分流病人,不能只靠涨价限号
2014年09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钢
  
  近日,青岛市物价局、卫计委、财政局联合下发通知,从9月15日开始,青岛市6家医院的100名知名专家的门诊诊查费(即俗称的“挂号费”),从原来的每人每次9元调整为100元。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方热议,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
  生病就医是每个人难免要经历的事。正常情况下,患者就医应该是“小病找普通大夫,大病才找大专家”。这本应该是最经济的状态,但现实中却变得十分困难。人人都往大医院挤,人人都想找大专家,成为现实中的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几乎成为必然。为解决这个问题,管理部门可谓采取了众多措施。在青岛市有关部门的通知里也能看到,制定该政策的初衷之一是“促进患者合理分流”,从而解决“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项措施得到了医学专家和患者的肯定。正如不少医学专家所说,通过提高“挂号费”、限号等措施,分流了部分常见病患者,从而提高了对有需求患者的服务水平,同时还解放了大专家,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钻研疑难杂症。
  但是,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专家资源本来就稀缺,涨价限号,会不会加剧这种紧缺感?如果涨价限号后,患者还是非要挂知名专家的号呢?
  其实,分级诊疗的好处谁都明白,但真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因为人人都想也都应该接受尽可能好的医疗服务。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涨价限号,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解决人人都想找大专家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让患者主动分流。(作者为本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