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河:豁达敦厚,心怀天下
2014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成河艺术简历
  1960年生,山东牟平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画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烟台画院院长。
  曾获加拿大“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创作展”优秀奖、“94新铸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铜奖、首届“牡丹杯·金彩奖国画大展”新人三等奖、“99迎澳门回归中国画·摄影作品展”优秀奖、“2003海潮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优秀奖、(1994-1998年度)“山东美术创作荣誉奖”等。于日本大阪、韩国仁川、中国台北等地举办过国画作品联展。

  本报记者 陈莹

  知天命之年,对于画家意味着黄金期,对于普通人亦同样是最浓淡相宜的岁月。时年54岁的孙成河的身上,就有着这个年龄的人所饱含的豁达与智慧。
  谈及艺术的发韧期,孙成河觉得那就是“喜爱”和“天性”。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牟平农村,孙成河的模仿对象就是偶然看到的连环画、带片的纸片。
  直到上了中学,孙成河遇到了现任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的崔稼夫先生。当年,受“文革”影响,崔先生下乡做教师。“从崔先生那看到了素描的书,当时心里特别惊愕:‘原来还有这么美的呀!’”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年幼的孙成河的学画之路也随着时代的波浪翻滚着,但“画画”无论怎么样颠簸却都是前行着。
  1977年恢复高考,孙成河在复试时落榜了,可这次失败于他,却是一种肯定,“能进入复试,说明我还行啊。”说这话时,沉浸在回忆中的孙成河笑得爽朗。
  转年的初春,孙成河报考了莱阳师范。孙成河去乳山考试的那天,天下着雨,他背着在工厂做工的哥哥亲手为他做的画夹,踏上了人生第一次远行。
  “从考完试到8月底发榜,差不多4个月的时间,我的左脸颊和左腿上长了两个大疖子。”中医讲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疖”,足以见得那段时间里孙成河内心的焦灼。
  “考上了”,中国人喜欢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而其中的辗转反侧,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甚至有些都是说不出的。如同,两年后,毕业了,孙成河被分配到了牟平六中,自己当初念的中学,对桌就是曾经的老师。在尊师重道、论资排位……等等传统严格的环境下,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美术”在那时是随时可能被语文和数字这些“正课”占用的“副课”。
  孙成河宿舍有一位教语文的老师,两个年轻人很聊得来,一个喜欢画画,一个喜欢写诗,互相鼓励。
  “我妈妈是个农村妇女,但很支持我,她总是跟我说,‘家里没啥事,别回来了,在单位好好学习。’”孙成河说,在母亲的心里,“画画”对儿子来说就是学习。
  几年后,孙成河的作品因为在省里参展,而被牟平区文化馆的领导看中,“这回能专业画画了。”孙成河说,自己一直记得,在被拒绝后,不死心的馆长跟教育局局长说的一句话,“你留下他,就是浪费了一个人才。对我,就是失去了一个人才。”
  那之后的艺术之路,用孙成河的话说就是:信念很简单,画自己心里所想的。孙成河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的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得大奖,于他而言,说“肯定”就更为贴近内心的信仰。
  说起今后的艺术之路,孙成河说,自己会寄情于天下。这是受几年前的一次写生,面对着真山实水,他一蹴而就画下了一幅相当满意的作品的影响。
  “现在每年我都要保证去写生。”孙成河还说,自己钟情于胶东的山水。这让我不由想起几天前,与孙成河同车经过昆嵛山时,他语气中带着惊喜地说,“看,多美,这就是古人画中的皴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