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故园
2014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区里的一个自行车修理摊还在坚守着。
  两个小姑娘在小区公园里学习。
  小区东门附近,几个人围坐着打够级。
  小货车开不到小仓房门前,业主只好抬着从窄道走出来。
  两个工人在东门开挖,为开工作准备。
  要搬家了,一位业主将桌子抬上搬家公司的车。
  夜幕降临,从零星的灯光中可以知道,大部分业主已经搬走。
  小区里,随处可见玻璃碴子。
  架起来的暖气管道,这在其他小区也见不到了。
  


  24日下午3点多,在日照港第一生活区27号楼旁,刘波一家正和亲戚朋友进行着最后的搬迁。
  楼上的东西已经运走了,此时他们忙活着搬楼后仓房的物品,大大小小的东西都从楼后的小仓房里搬了出来,有旧冰箱、旧洗衣机、电风扇、小咸菜缸、旧家具、破椅子……长年累月“积攒”,几平米的小仓房挤得满满当当,这次,他们要一清而空。
  刘波一家1995年左右搬进来,他在这里住了小二十年。如今,拆迁即将开始,这里的一切,都将存在记忆中。
  始建于1982年的日照港生活一区,是日照市第一个整体设计、规模建设的住宅楼小区。它依港而建,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她见证着日照港从一个小港口慢慢壮大。曾经,这里是众人羡慕的地方,这里的住户不仅住着楼房,还享受着集体供暖、供水,有完善的中小学教育设施,小区里还有公园、绿地。而如今,破旧的外表、狭窄的通道、低矮的仓房、小户型的设计、不时出现在头顶上的旧暖气管道,这个小区和周边的高层豪华小区相比,已经破落不堪。
  小区很大,转上一圈,得二十几分钟。而据第一批入住日照港生活一区的郑承林介绍,小区刚开始只有1、2、3、4、8号楼等几栋楼,其他的都是后来陆陆续续建设起来的,一共盖了49栋楼。“那时候周边都是村子,哪有什么小区。”
  作为一个老小区,虽不能与其他新建小区比肩,但因其交通便利,周边设施齐全、房租便宜,近几年已成为年轻租户的乐园。在新市区一家单位工作的小牟,曾在这里租住过。一个小两居室,她和同学两人每月仅交500元的房租即可。“别看这个小区破旧,但什么小店都有,出了西门就能直接坐公交,沿街上有很多饭店,东门有个小市场几乎就是这个小区的一部分,南边还有大商场。”提起在小区租房的日子,小牟仍挺怀念。
  南门附近的一栋楼旁,两个女人正在闲坐着聊天,她们是小区的老业主,其中,李女士在这里已经住了27年,金女士也在这里住了15年。虽然已经搬出去20多天了,但不舍仍挂在她们的脸上。搬出去后的这几天,她们常回来坐坐。“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在哪儿,我都知道,我太习惯这里了。”金女士掩不住对小区的留恋。“前几天我去签合同、交钥匙,心里老是不得劲,难受了好几天,5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小了点,但我是在这里结的婚,又住了27年。”李女士感叹着说。
  小区里住着2000多户人家,大部分都搬走了,小区内狭窄的路上,与往日的熙熙攘攘相比,行人已很少,只有几户仍在忙着搬家。多数小店,也都已关门,可是东门附近李进月的自行车修车铺,依然开着,因为他还没找到新的地方。从1998年到这个小区修车,他为这个小区整整服务了16年。“刚来那会儿补胎一次才1块钱,我一个月才挣二三百,现在补胎一次要3块钱了。”
  “新房是高层,不知道住着习不习惯,我还是喜欢矮点的。”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重又回小区转了转,她这样说道。
  “小区太旧了,路也窄,停车也不好停,以后停车肯定方便了,房子也大了,住着也宽敞。”王先生搬着一个桌子,从旧房子里走出,憧憬着三年后住上新房的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