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让更多优秀人才汇集济宁
2014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为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刘统玉颁奖。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记者 马辉 汪泷) 25日举行的济宁市科技创新奖励暨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上,济宁市委、市政府对2013年度济宁市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进行表彰,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副所长刘统玉获济宁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今年,济宁市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和奖励,也体现了济宁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决心。当前,济宁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打造济宁经济升级版,最基础的是产业转型升级。
  会上,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以华勤集团为例,提到该企业通过树立开放理念,通过与法国德普乐、意大利倍耐力、美国固特异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迅速成长为国际化、科技化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太阳纸业、如意集团,也都是通过科技创新,进而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马平昌强调,在科技创新中,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331”企业创新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大型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达到3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1万家。与此同时,济宁市将通过大力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到“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靠待遇留人”,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汇集到济宁。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方式,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的融资难题。
  马平昌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同时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发展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带动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创新型企业。
 相关链接 
济宁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刘统玉: 为济宁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在颁奖仪式上,获得济宁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统玉首先做了典型发言。对于能够获得济宁市在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刘统玉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2004年,在英国结束了光纤传感技术学习的刘统玉回到国内,立即着手组建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刘统玉的团队已经聚集了大批海外留学多年的高层次领军专家,以及50余位博士、硕士。
  “十年间,我们的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近10项国家‘863’、科技支撑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近百项省市级科技攻关课题,取得发明专利40余项。”刘统玉说,其中有多项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而对于这些年济宁市在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刘统玉认为,他们的团队在煤矿安全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济宁市委、市政府为科技创新所营造出的得天独厚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合作,为济宁市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本报记者 马辉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