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构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产业结构
提高绿色竞争力撬动城市发展
2014年09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优美环境中学习,竞争力才更强。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邹城市东城新区。本报通讯员 王宪金 摄
     曾因煤炭而闻名遐迩的邹城,近年来在转型道路上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构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产业结构,以绿色竞争力撬动“和谐幸福新邹城”的发展杠杆。 

构筑第三产业 “增长极”
  现代服务业被誉为生态环保型“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邹城把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大力培植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相继启动了华茂万商城、红星美凯龙、鑫琦国际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商贸龙头企业延伸服务网络,在镇村、社区设点布局。
  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产业,加快推进圣地源农产品物流产业园、森达美港二期、荣信港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鲁西南商贸物流中心,提档省级鲁南汽车城、千泉装饰城、义务商贸城等传统服务业项目,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胡恩姣
打造生态工业“聚能环”
走出高效农业“致富路”
  走进邹城经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敞亮的厂房内一台台崭新的机器人正展示着打乒乓球、绘画、切割等“绝技”,伴随着诺博泰项目的正式运营,标志着邹城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时代的迈进。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邹城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走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园区建设,实现新型工业化产业的集聚壮大。一方面,瞄准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相继建成圣齐生物、尤特尔生物、华鲁生物产业园、衡远新能源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推进普莱克斯空分、诺博泰机器人、铝型材产业园等高端智能产业崛起,打造经济转型“绿色引擎”。
  另一方面,加快传统工业提档升级,拉长传统产业链条,重点实施了72项技改项目,对重点企业、关键部位进行技术创新,对涉及企业发展的重点要素、潜力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全力抓好200万吨造纸、恒信30万吨焦油加氢、奔腾新型涂料、东华二期、铭盛重工、金鼎扩能搬迁等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化工、高端造纸、机电等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范畴企业达到11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44%,产值达到100.11亿元,同比增长16.22%。

  在近期举办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上,各地专家汇聚邹城,观摩了该市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投入品展示现场,对邹城以绿色安全为宗旨,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大力实施生态品牌战略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该市以生态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群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实现从“大农业”到“强农业”的转变。全面优化种养结构,突出城矿区蔬菜特色种植,大力发展邹西粮食高产创建、食用菌智能化栽培,邹南无公害土豆、黄姜种植,邹东优质花生和地瓜基地,粮食、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均被列入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以“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培植发展设施农业,形成精品种养基地52个,165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商标14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大幅提升。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质装备、生产要素等导入农业领域,先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56家,8家年销售收入实现过亿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