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笑
2014年10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北山
  明万历年间,娄江的曹孝廉家有个佣人,姓范。小范脑子好使,后来专门移居苏州做古董生意。一次,小范捡漏,得了一张阎立本的《醉道士图》,精彩绝伦,真迹无疑。文人王伯谷看上了眼,小范要一千金,他就软硬兼施,最后几百金搞到手,犹如强取豪夺。王伯谷的朋友们天天上门评头论足,使他出尽了风头。可想不到,那小范也是老江湖,早做了手脚,请当地一个叫张元举的人临摹了一幅《醉道士图》,付给他十金。小范卖给王伯谷的就是这幅摹本,真本又以大价钱卖给了另外一个人。本来这事谁也不说,大家都蒙在鼓里就算了,可大家却是烩在一口锅里,难免有磕碰。张元举瞎了一只眼,偶然被王伯谷给侮辱了。张元举一恼,就把做假画的事给宣扬出去了,说:像你这样的还号称大鉴定家,明明就是睁眼瞎,居然笑话我一只眼,也不知道是谁真瞎呢?这事闹得满城风雨,一时成为最大的笑柄,王伯谷很长时间都不敢出门。
  这故事是沈德符讲的,记在他的《万历野获编》中。这桩掌故起因于初唐大画家阎立本的《醉道士图》。阎立本画《醉道士图》,却是一帮和尚凑钱请他画的。
  原来有一次阎立本去荆州。慕名去看张僧繇在寺院的壁画。寺里的僧人借机提了个请求,跟他讲,张僧繇还曾画过一幅《醉僧图》,画得惟妙惟肖,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实在让他们感到羞辱。所以,大家凑了几十万钱,想雇阎立本画一幅《醉道士图》,他们得堵住道士们的嘴。估计寺里的僧人伺候得挺好,阎立本慨然应允。
  据说这两幅画同时流传下来——但没有流传至今,我们无法得睹其精妙。具体湮灭于何时,都已不可知。我们最后知道阎立本的《醉道士图》,就是源自1000年后王伯谷的笑话;最后知道张僧繇的《醉僧图》,是几十年后,大书法家怀素看了这图,大呼过瘾,写了首诗,就叫《题张僧繇醉僧图》,云:
  人人送酒不曾沽,
  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
  真堪画入醉僧图。
  后来,北宋李公麟、南宋刘松年都曾作《醉僧图》。史家评价李公麟《醉僧图》,人物“神情生动,超然绝俗,更兼树石苍劲,衣褶妙若游丝,真龙眠之佳作”。再往后,醉酒图就数不胜数了。
  应该说,自张僧繇始,醉酒图成为中国画的一个常见题材。明代文人沈德符在他的《万历野获编》中除了埋汰王伯谷,还记了这样一件事,说传世的名画向来不重款识,但是当时很多人买画都是靠耳朵“听”的,就是听画者的名气——今天尤甚——以此来贬低那些无款画的价值。有一次沈德符和他的朋友徐季恒闲逛。他们俩在地摊上看见一卷破碎的手卷,纸质坚莹,像是高丽旧笺,纯画人物,长近尺,画了十多个女郎,都喝得站不住,有些直接躺倒,有的让家里的老妈子扶着,有的直接背着走。沈德潜赶紧买下。徐季恒也是有名的老古董,但他不明白,老沈为什么要买这么一张不伦不类的画?沈德符就告诉他:“当年张僧繇作《醉僧图》,后又因此有了《醉道士图》、《醉学究图》,这一定是《醉仕女图》,你看这画,画得衣褶简逸、笔法生动,有吴带当风遗意,是马和之笔无疑。”徐季恒一听大喜过望,他正日子难过呢,就苦苦哀求沈德符把这幅画转给他了。后来他把这幅画卖给了户部一个叫朱陵的官员,卖了个大价钱。
  通过这事不难看出,沈德符确实有一套,管他有款没款,先看画本身的好坏,技法好,有表现力,题材好,天真有趣,不落俗套,甚至惊世骇俗,绝对是好题材,具体到“马和之笔无疑”就是话语权了,他说是,别人不敢说不是,因为他首先发现了这个作品的价值,他有解释权,就是权威。

  (本文作者为艺术学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