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河怀古
2014年10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 明
  孝河,距临沂北城新区不到十公里,位于白沙埠镇孝友村旁,是一条东西流向,蜿蜒数里的河流,因一段荡气回肠、千古流传的故事——“卧冰求鲤”而得名。
  “卧冰求鲤”的美丽传说成为千古绝唱,流传至今,给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传,此后王祥卧冰处冬季河水不结冰,而其他水面则冰封如玉,“孝河凝冰”遂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有诗为证:“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乾坤。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凌层映月寒。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王祥一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我始终相信,每一块土地都是有灵性的,孝河尤其如此,喜欢孝河,因为这里静谧安详,富于凄美色彩又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也许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和岁月都已融化了河水之中,才使孝河显得如此灵动、独特、深沉。
  每有闲暇,我经常漫步于孝河河畔。孝河就像一册线装的诗书,任何时候翻开都会水汽氤氲,诗意盎然,就像一个水灵灵的女子散发着迷人的风韵。
  那天,我又一次来到孝河畔,河边相拥而坐的情侣,踽踽前行的老人,席地读书的学生,跑步健身的男女,如同流动的电影画面,和谐而自然天成。
  顺着一条小路前行,经过一座小桥,孝河北岸一座高大的碧瓦飞甍、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房映入眼帘,门楣上淡蓝底色的牌匾书有“孝友祠”3个流金字,书体沉稳、大度、厚重。孝友祠大门朝南,门前石阶两侧立有高近3米的石狮,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内供奉有王祥、王览和后裔书圣王羲之塑像,供世人瞻仰。
  据王氏后人介绍,孝友祠始建于南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明、清时期重修。祠堂主体建筑正殿为三间,系砖木结构。祀王祥、王览。《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王祥是孝敬父母的典范,王览是友爱兄长的楷模,该祠堂故名“孝友祠”。明世宗嘉靖皇帝曾为孝友祠亲书御匾一块,上写“孝友格天”4个字,并派钦差大臣亲临孝友祠祭祀,以提倡孝悌。
  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和九月初九,当地官民均会到孝友祠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一活动从晋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孝文化教化着人的心智,自然也潜移默化着人的性情。如今的孝友村,谈及王祥,村里人都能详熟地说出其中的故事,不同表述背后,故事内容相同。“孝友村以孝著称,以孝安身立命,村里找不到子女不孝敬长辈的例子。”村里的老人自豪地告诉我。
  我在王祥的雕像前沉思,这是一座看似不起眼的雕像,却因沉重而崇高,因崇高而伟大。少年王祥手捧鲤鱼,双膝跪地,眉宇间的神情是那样从容淡定,但也难以掩住内心那出于绵绵孝心的缕缕情思。
  王祥卧冰求鲤,幻出生命流线炫目的光亮,他的雕像身影已经投向更大的背景,那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精魂。
  孝河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孝河米曾在乾隆年间成为贡米;孝河鸭蛋质细双黄,市场上成为上品;孝河藕个大质脆,食用、药用价值高,并且与普通河藕相比多一个眼(那便是孝心),因此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孝河蚌肉质鲜嫩,藏珍纳珠;孝河鲤龙须红脊,因“卧冰求鲤”之说灵气在身,成为滋补珍品。
  临沂市为弘扬孝文化,正开发沂河、孝河、柳清河三河贯通,兴建和完善以孝河园、莲花园、王氏宗祠、孝河广场、滨河花园小区为主体,集观光、旅游、居住和孝道研究于一体的生态孝河,全面打造“孝文化园”。
  孝圣故里新一代,百善孝先有理想,感恩父母图自强,蔚然成风尊孝贤。依孝河而建的白沙埠小学,近年来把“孝文化”搬上了课堂,把一个个感人的孝子故事编成教材,印成壁画,从小培养孩子们孝敬的美德,让孩子们从小知孝、懂孝、做孝,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孝文化的魅力。
  千年孝河汩汩流淌,她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哺育着大地儿女,陶冶着子孙后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