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掌门人都长寿过百岁
——济南汇极拳的奇踪迷影
2014年10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年届八十的赵文光先生依然英姿勃勃。
  赵文光先生近照
     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天山折梅手……金庸笔下的逍遥派武功飘逸轻灵,闲雅清隽,所向披靡,被武林人士称为最神秘的门派。在济南武林中也存在这么一个神秘的门派,它就是汇极门。汇极拳是传统内家名拳,在武林中与太极、八极并称“三极名拳”。此拳六代单传,天下仅此一家,至今已历三百余年。
本报见习记者 刘飞跃                  
 ◆六代单传,独门独派
  2006年秋,第二届世界武术节在河南郑州举办。演武场外,一个身高马大的特警正在大力地踩踏一个烟灰缸大小的圆瓷瓦,可是不管他怎么踏,圆瓷瓦“毫发无损”。
  此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甚至还在起哄。纵然特警鞋底有铁掌,但是越着急越踹不开。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灰白、貌不惊人的老人,对特警说:“让我来试试。”说着,他拿起圆瓷瓦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又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下,随后,他把圆瓷瓦放在台阶上,发力于中指、无名指,随着一声暴喝,圆瓷瓦应声而断。
  指断瓷瓦的老者就是汇极拳第七代掌门赵文光先生。他说,并不是我的力气有多大,而是击中了瓷瓦的要害。他说;“我用的是汇极拳‘戳手’,此招速度极快,就像子弹,非常有穿透力。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受力面积越小,物体所受压力越大。只要把全身的力气集中于一点,不管多么坚硬的东西都会被击碎。”
  赵老口中所说的汇极拳是山东独有的门派,全国仅此一家。据传,汇极拳发源于齐河县油坊赵村,首创于明末清初。汇极拳六代单传,到第七代才破了单传的门规,至今已逾300年。按照赵老的介绍,汇极拳的创始人为赵之枞,第二代到第六代传人依次是颜军烈、宋根原、张玉忠、凌空、赵清慕。赵老是赵清慕老师的亲传弟子,也是汇极拳第七代掌门。

 ◆百拳汇流,自成一家
  “你朝我出拳,速度要快,看我怎么反击。”赵老一边对记者说,一边站好马步。记者迅速出拳,直指赵老的面门,但见赵老上半身瞬间转到左侧,右拳顺着记者打拳的方向逆向直至记者鼻尖处。赵老说,汇极拳打的都是螺旋力,不是硬碰硬,而是借助巧劲,从对方的招式间隙中寻找机会进行迂回反击。
  据赵老介绍,汇极拳祖师爷赵之枞经常与天下义士、武术高手及绿林好汉交友、切磋、探讨武艺,汇总了内家拳及外家拳的精髓及各门各派的众家之长,首创了汇极拳,意为“汇天下之精华,极世间之英才”。
  汇极拳拳谱记载,汇极拳有大拳六十二式和小拳二十四式,此外还有养生功、单招散式、散手、擒拿等。大拳功架低,架子大,起伏转折多,有跳跃,形似外家。小拳功架高,动作小,接近实战的态势,故有难看难练、使用方便之特点。汇极拳器械有二十多种,代表性器械主要有:凤钺、大戟、双戟、大铲、狼牙棒、雁翅镋、鸳鸯锥。
  “汇极拳最讲究判断,主要是看对手的眼睛和膀子,判断好了之后才能摸清对手的底细和来路。汇极拳就像水,无固定形状,打出去对手根本不知道拳从什么方向来。”赵老说,其实武术就是通过精准判断对手的来势,安排自己的攻防措施。
  汇极拳形似外家,实为内家,博采众长,朴实无华,有抖、寸、崩、缠、坠、松、转、弹等八种发劲方法。行拳如布云,发劲似闪电,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赵老说:“中国武术在动物身上学了很多招式,老猫扑鼠你见过吧?老猫扑鼠之前,浑身很放松,悄无声息地靠近老鼠,待到时机成熟,就像闪电一样扑上去。这就是汇极拳常说的‘对峙身如绵,出拳箭离弦’。”
  此外,赵老介绍,汇极拳也是一种养生拳。他说:“汇极拳讲究身体放松,练拳很符合人体力学的规律,因而汇极拳的六代掌门都活到100多岁。”现在赵老已经80岁,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汇极神拳,传承久远
  汇极拳首创于明清之际,距今已逾300年。汇极拳技法凶猛,招招致死,在战场上非常实用。历代传人中不乏武状元、元帅和将军,他们用汇极功夫驰骋疆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汇极拳从第一代的赵之枞到第六代的赵清慕一直是单传,第六代掌门赵清慕打破了汇极拳世代单传的规矩,一生收了三名徒弟,分别是大徒弟刘汝清、二徒弟董纪厚和三徒弟赵文光。
  “我现在不知道两位师兄的近况,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在教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汇极拳是啥,从80年代开始,我就开始授拳了。”赵老说,他改变了汇极门300年的单传模式,广收门徒,只要弟子愿意学拳,他必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现在汇极拳已经有了第十代弟子,而且拜过师的也有很多,济南这边有七八十人,青岛那边有一二百人。”赵老说,他曾经在中小学教授过汇极拳,加上这些学生,练习汇极拳的人就更多了。
  据赵老介绍,他不仅改变了汇极拳单传的局面,而且改变了本门的规矩。“以前师兄弟排辈是按照入门的早晚,有时成年人要喊四五岁的小娃娃‘师兄’,现在汇极门完全是按照年龄排辈分,这意在引导弟子互相尊重。”赵老说。
  第八代弟子赵善生先生介绍,汇极拳在济南设立了培训点,比如匡山小区、肿瘤医院和小清河培训点,另外还有青岛和泰安培训点。
  2012年8月,汇极拳列入济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赵老从济南公安系统退休后,除了教弟子练拳,还忙于整理损毁的汇极拳谱。陈安记和赵善生所写的《汇极拳渊源探秘》中介绍,赵文光先生已亲自执笔并撰写了武术论,汇极拳拳谱歌诀、兵器谱歌诀,汇极大拳、汇极小拳、汇极拳单招散式的拆解,汇极拳拳法、掌法、肘法、腿法、膝法、摔法等多种实战技法的细解。
  进入耄耋之年的赵老虽然不会像年轻时那样轻盈灵活,但是平时也会拿出自己设计的武器摆弄一下。“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汇极拳,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国武术中获益。”他说。
技服故交 武德并修
  任何门派都有自己的故事,汇极拳虽然神秘,但是流传下来的武林故事并不少,赵老就对记者兴致勃勃地讲起了第六代掌门人赵清慕“技服故交”的故事。
  赵清慕先生早年有个练过长拳的小师弟,多年后的一个春天登门拜访。先生一连几日热情招待,酒足饭饱之时,师弟说:“这几年我在外地跑江湖,遇到不少武林高手,为了学习他们的绝招,我费了不少钱财,花了不少心血。”
  先生登时来了精神,说:“贤弟能否展示一二,让众人开开眼界?”随后,师弟就在墙壁上画了个烧饼大小的圆圈,并在众人面前耍起了绳镖绝技。绳镖如同白蛇缠绕在他的身上,红色的缨子如同白蛇的信子嘶嘶作响。突然,绳镖如离弦的箭射出,正中三米外的靶心。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大声叫好,师弟马上露出傲慢的神态,转身看着先生,并问道:谁来试一下?
  此时先生面无表情,不慌不忙地拿起一个飞镖,把一根食指粗的竹竿靠在墙壁上,反方向迈了八步,忽然一转身,飞镖破空而去,竹竿应声而劈,飞镖直插对面墙壁。
  在场的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师弟感到很没面子,脸上的傲气霎时全消。因为竹竿是圆柱体而且摇摆不定,八步之外能够击中尚且不易,先生能够直接击穿竹子,只有背负上乘武功者才能办到。
  师弟年轻气盛,力大如牛,想找回面子。他看到院子里放了几个练功用的石锁,于是向前抓起最大的那个,向空中一扔,石锁稳稳地落在掌心。连续举起三次放在地上,师弟脸上又有了笑容。
  先生说:“你练的这个招式叫‘托塔’,还有很多招式为何不一次练完呢?”师弟回答道:“这么大的石锁,能练到我这个程度的能有几人呢?!”
  先生二话不说,上前抓起石锁向空中扔去,石锁仍然落在掌心,又扔出落在右肘上说,这叫“砸肘”。接着石锁从右肘弹起,从头顶越过,又砸在左肘上,这叫“泰山压顶”。展示完这两招,先生又把石锁从背后右下方抛向左肩,用左手稳稳接住,再从左身后扔向右肩绕到肩前,右手接住说,这叫“十字佩红”。
  然后,先生把石锁从胯下向后扔,再从胯下向前扔,用手接住,说,这叫“黑狗钻裆”,这招只能拧身,不能动步。最后,先生将脚尖伸进石锁把手,将石锁踢起来用手稳稳接住说,这叫“浪子踢球”。练完石锁后,先生又与师弟切磋了几招,随后拉他徒弟说:“今天咱们就不练了,隔日再练,咱们下馆子去,不醉不归。”先生这样做是为了免除师弟尴尬,又不伤师弟感情。
  师弟走后给先生留书信一封,信中说:我在外所学绝招,与兄的汇极招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言长纸短,笔述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相鉴。
赵文光
  赵文光先生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油坊赵村一个书香门第,汇极拳第七代传人。他上有两位师兄,多年来已失去联系,后来听说大师兄去了北京,故于东北。二师兄从军成为将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康复后转业于东北。不知道两位师兄是否授徒。
  赵文光先生从9岁开始习武,曾经学过少林长拳、查拳、劈挂拳、埋伏拳等,13岁拜入汇极门,跟赵清慕先生学习汇极功夫,18岁出徒单立门户。经过六十多载的苦练及研究,他将汇极门功夫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特别是散手、擒拿功夫更称得上赵老先生的绝技。
  赵文光先生历年来曾多次率武术队参加过不同层次的武术比赛,并多次获得较好的名次。他担任过济南市武术协会的委员,曾受聘于特警部队做过武术教官,并多次被邀请到省武术院进行武术指导。赵文光先生不但武艺高强,且德高望重,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思想解放,他在汇极拳面临失传的关键时刻,改革了本门派300年的单传模式,至今已收授门徒上百人,意将汇极拳发扬光大,普及全国,走出国门。
  赵文光先生朴实大方,性格开朗,高风亮节,乐意助人,善于交流,从不保守,早年他就与众多武术家有着友好的交往和密切的联系,如著名武术家洪均生、于承惠、王长凯、梁洪玉等,他们经常交流、切磋武艺,研究武术搏击技术等。于承惠先生所用的双手长剑,就是由赵文光先生亲身设计和打造的,从此才有了现代双手剑这一独有兵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