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九届残运会开幕式简短不失隆重
团体表演项目传递乐观精神
2014年10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整齐的篮球操表演。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武术亮相。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10月9日讯(记者 晋森 康宇 通讯员 高军锋 邵天斌) 9日上午,山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济宁开幕,整个开幕式历时半个多小时,三个团体表演项目尽管简短但不失隆重,向全省人民展示了残疾人乐观向上的体育精神。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9日上午10时,省九届残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济宁职业技术学院100名大学生表演的手语操,不仅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手语操的魅力,更是和听障残疾人之间用手语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沟通桥梁。济宁观音阁小学140名小学生表演的篮球操,让观众体会到少年们的激情飞扬和朝气蓬勃。第三个团体表演项目武术操,巧妙地将梁山武术文化、济宁地域文化和齐鲁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尽情讴歌了济宁儿女的重德尚武精神。特别是最后上场的6位武术运动员,他们克服了听力和语言上的障碍,勤学苦练,在本届残运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团体项目金牌,真正体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三个团体表演项目尽管简短却不失隆重,充分诠释了“爱心济宁,精彩残运”的主题。
  随后,裁判员和18个代表团的运动员、教练员进入会场,其中青岛代表团打出的“感谢济宁人民”的标语,迎来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回应。来自社会各界共5000多人观看了开幕式。
  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致开幕词。她说,残疾人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残疾人运动会,体现了社会文明与进步,对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本届残运会共设18个大项、786个小项,来自全省18个代表团、2100多名运动员参加角逐,是我省残运会历史上项目最多、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残疾人体育赛事。
  手语操领舞金彤
长假坚持训练,脚磨得起了泡
  在残运会开幕式上,手语操的演员们将演出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站在最前排身穿粉衣,动作飘逸的领舞演员全场用热情的笑容、优美的舞姿感染着观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叫金彤,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普通学生,她甜美的笑容焕发出年轻学子的青春与朝气,在富有旋律的同时,手语中又加入了节奏感极强元素,动作与灯光的定格契合上每一拍鼓点,令舞台上动感十足,节奏律动与手语操的创意性搭配,更是惊艳全场。
  “彩排的时候,感觉非常紧张,生怕动作出错。当真正走到开幕式现场时,我反而平静下来了,已经排练了这么多遍,只要将最好的展示出来就可以了。”金彤说。
  在国庆长假期间,金彤和同学们仍然坚持着训练。因为长时间练习,脚已经磨起了泡。“作为开幕式的团体表演项目,我们需要向人们展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无论训练多辛苦,我们都会以最好的状态上台。”金彤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康宇 晋森
  7岁男孩杨一旺
每天训练8小时,不喊累也不抱怨
  “出拳、踢腿、侧翻……”在开幕式上,梁山的少年们带来的武术表演气势磅礴、震人心弦。
  这样一场精彩的演出汇聚了孩子们的辛勤和汗水,他们大部分是自幼习武,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小的才7岁。
  来自梁山的杨一旺是参与开幕式武术演出的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之一,他习武已经两年了。跟随大部队集训了一个多月,7岁的他,从来没喊过一声累。
  “每天排练8个小时,还得记不同的动作。”杨一旺说。为了保证最好的效果,这个表演团队准备了几套不同的动作,直到最后才确定下来一套。小一旺所有的训练他都参加了,没落过一次。
  说起孩子们的训练,辅导老师刘开彬赞不绝口:“孩子们让我看到了坚韧以及责任感,虽然每天训练都很辛苦,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6点,但是从来没有孩子抱怨,让我非常感动。”
  本报记者 康宇 晋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