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是气象惹祸,霾去靠天赏脸”
2014年10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本报记者 廖雯颖
尽管此次雾霾山东并未沦陷为重灾区,但不少市民内心也忍不住犯嘀咕:年年雾霾,今年来得还这么早,这“雾霾阻击战”何时是个头?
“这次大范围雾霾,来是‘气象惹的祸’,去的话也得‘靠天赏脸’。”济南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自动科科长吕波向记者感叹。雾霾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个部门就能解决,也不只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在环境承载量已经满负荷或者超负荷情况下,气象条件每每成为导致雾霾到来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冬天济南的空气质量应该不会比去年再差了,但气象条件确实不好说。”吕波坦言,去年的重污染就是历年罕见的气象条件造成。
对于今冬天气,济南环保部门表示“谨慎乐观”,可能会同比转好,但依然无法摆脱雾霾的“梦魇”。济南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钱毅新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济南市区排污总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改善后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依然居于高位。如果不把污染排放总量减下去,各种大气治理手段只能‘治标不治本’。”
济南市区不利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了环境容量较小,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量大面广的施工工地及相对粗放的扬尘防控水平,不断增长的集中供热需求、机动车保有总量和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都对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带来了很大压力。这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治理大气污染带来的压力,不只是济南一地感受到。
对于如何治理全省大气污染,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毫不犹豫把“调结构”放在了“促管理”和“搞绿化”的前面。张波表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要从调结构上下工夫。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改变,山东的大气环境质量就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重点
第A03版:重点
第A04版:壹读
第A05版:身边
第A06版:身边
第A07版:身边
第A08版:拍客
第A09版:青未了
第A10版:青未了·心理
第A12版:娱体
第A13版:娱体·运动
第A14版:娱体·运动
第A15版:天下
第A16版:天下
第B01版:文化人
第B02版:文化人
第B03版:文化人
第B04版:文化人
第B06版:文化人
第B07版:文化人
第B08版:文化人
第C01版:今日济南
第C02版:今日济南·抢眼
第C03版:今日济南·精读
第C04版:今日济南·都会
第C07版:今日济南·华不注
第C08版:今日济南·华不注·漫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