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后中央再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纠偏”
和平年代的精神挑战更隐蔽
2014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2年前的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如今,中央再次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说,两者在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上有着传承性,会议的任务也没有改变:分析、解决文艺发展中的问题。
  本报记者 陈玮
 实习生 周一    
  如今很多人
像温水煮青蛙般沉沦

  何中华说,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当时处于抗战时期,文艺是抗战的辅助性工具。工具性到了“文革”时被过分强调,文艺牺牲了审美本身,塑造了很多“高大全”的人物,在审美和真实性上走偏了。改革开放以来对这种走偏进行反省、批评,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摆脱文艺的担当以及人民性。
  “这次会议召开在和平年代,没有紧迫压力,是内在的挑战,价值观被严重解构,并且有世俗化的趋势。”何中华说,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和72年前历史条件不同。沉湎于大众文化的这种变化当中,很多人会像温水煮青蛙,潜移默化沉沦,短时间看不出效果,但是长久下去,我们的时代就会贫乏,文艺就会贫乏,对心灵造成伤害。“我们面临更大的精神挑战,也更加隐蔽。”何中华说。
  何中华认为,没有精神,就不能体现人之为人,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功能。“比如缺德就被称为‘衣冠禽兽’,没有精神,没有信仰,就没有超越动物的行为方式,像动物一样沉沦,所以文学艺术重视精神的引导。”
  因此,习近平强调文艺对精神的作用,提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再提文艺为人民服务
纠正迎合市场的偏好

  72年前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文艺为人民大众和如何为人民大众”,这一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文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对此,何中华认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它基本的政治方向。习近平这次讲话主要纠正文艺工作者过于迎合市场偏好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过于重视人的欲望,文艺工作者的免疫力、价值观出现了某些问题,一味跟着市场走,丧失了文艺自主性。”何中华说。
市场经济下
更需用文艺“正心”

  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
  “审美是文化的本能,人都追求美的本能,艺术上是要达到追求美炉火纯青的状态,但是不能纯粹为了审美而审美,那样会非常肤浅,不存在生命力,在历史上不会成为不朽的作品。”何中华认为,真正的文艺作品,一方面要在文艺形式上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有审美感染力,同时要能够震撼人心,有内涵有价值,有社会担当。这样的作品,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真正的作品。
  何中华说,文艺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历来有正心作用,比如中国的诗教、乐教,都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文艺拯救人心,更加凸显文艺教化的功能,这是看文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经受住更多的考验、能否交出满意答卷的关键所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