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搭上旅游顺风车
乡村旅游描绘花园式生态新农村
2014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在葡萄产量的近70%额度都是直接被游客采摘的。”国庆节期间,在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吴八里村,一片500余亩的绿色有机葡萄种植园内可谓是游客络绎不绝,八里绿洲有机葡萄专业合作社经理刘建民乐开了花。他说,除了周边的游客,来自全省各地的消费者来园内光顾,采摘游每天红红火火,仅十一期间,种植园累计接待游客近5000人,实现销售额75万元。
  本报通讯员 杨健 本报记者 王茜茜
  游客正在园区内采摘葡萄。
  开创传统农业与旅游
结亲新模式

  吴八里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落,以传统的耕地种植作为农业发展的路子,但就在2008年,刘建民凭借多年的葡萄供销经验和独到的商业敏锐性,意识到传统葡萄种植与生态采摘结合发展的巨大潜力,将全部收入投入到了葡萄种植中。
  依托土地流转政策,采取“合作社+基地+技术科技小组+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滨州附近地域内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葡萄种植园,成立了八里绿洲有机葡萄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园内铺设了灌溉管路,进行了电力改造,同时,建设了简易的游客采摘道路,游客来到种植园内可在6—11月份时段内,品尝近30余种葡萄,真正吃到了新鲜和健康。
  八里绿洲有机葡萄也实现了葡萄种植的规模化、自动化、精细化和品牌化,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八里(村)绿洲葡萄采摘节”,累计吸引游客近6.5万元人次,2013年实现经营收入860万元,盈利330万元。仅今年十一期间,种植园累计接待游客近5000人,实现销售额75万元,八里绿洲葡萄种植园走出了一条旅游为媒,传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乡村游促传统农业转型
助农民增收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今年葡萄产量的近70%直接被游客采摘了,售价达到每斤10元、20元,核心区域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刘建民介绍说,农忙时节,周边农民回到种植园劳作,领取工资,也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除了做好借助旅游做好采摘游,刘建民计划延伸产业链条,以八里绿洲有机葡萄种植园为基础,利用温室和冷库保鲜技术延续葡萄采摘、供销时限,力争达到周年长时供应;并且,通过自酿葡萄酒等深加工,进一步拉长销售链条。
  在无棣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传统采摘类如海丰大齐黄金杏、柳堡岳里西瓜、碣石山古家久保桃、水湾袁李杨西小王官庄子金丝枣冬枣、西小王横道甜瓜等;健康体验类如小泊头镇郭马村森林氧吧、佘家中草药种植等;民俗如鲁北大鼓、扭秧歌、婚俗演绎、渔家传统等。各乡镇利用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突破单一的、传统的农耕模式。
  整体必然大于部分,旅游资源各自为战,整合度度单一,导致对游客吸引力弱化。如果,依托和利用现有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等有效资源,想走一条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等多种服务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必需在整合传统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串联发展,让乡村旅游成为建设新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