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可临摹《曹全碑》《乙瑛碑》
“书院开讲”魏会昌先讲书法理论,并现场指导练习
2014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4日晚,魏会昌为80多位书法爱好者带来了精彩演讲。
  众多书法爱好者现场跟魏会昌学习书法技艺。
     本报记者 刘伟    

  “学习书法,要遵从‘理念—方向—方法’这样一个过程。”中国说法家协会会员魏会昌说。10月24日晚,魏会昌将自己多年的书法经验与日照的书法爱好者分享。近80位爱好者,从本报与日照书院联合举办的“书院开讲”中受益。


  中国书法脉络
自甲骨文开始

  24日晚,魏会昌主讲了中国书法史的脉络以及汉隶,在中国书法史脉络中,魏会昌介绍了中国自发明字以来,书法的演变和发展。
  魏会昌介绍,中国有证可考的最早书法是甲骨文和金文,接着是石鼓文(籀文)。“这三种文字可以笼统称为大篆,这也是中国早期的文字。”魏会昌说。
  之后,中国文字再次迎来发展。陆续出现了玉箸篆、秦篆、铁线篆。也就是后人统称的小篆体。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政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将本来秦国的大篆籀文进行简化,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魏会昌说,秦朝统一六国,也给文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说小篆笔画复杂,但由于小篆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24日晚,现场一位书法爱好者说。
  “中国的书体演变史,简单来说就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样一个顺序。”魏会昌说。对于各个朝代的书体发展史,“可以以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复古、明人尚态、清人考据来总结。”
在咱们山东
有三大名碑

  讲完中国书法史的脉络之后,魏会昌又主讲了汉隶。一般而言,将隶书分成两大类:古隶与八分。主要代表汉朝书体—八分书。
  魏会昌介绍,八分书成熟于东汉。“在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的50年左右,形成成熟体系。”魏会昌说,东汉时碑刻盛行,“至今存留的还有100多种。”
  魏会昌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八分书的特点,“八分书具有蚕头雁尾、字体扁方和一波三折等特点。而且,八分书讲究‘蚕无二至、雁无双飞’,就是说每个字中的‘蚕头雁尾’只能只能出现一次。”
  魏会昌介绍,汉隶有三大名碑,分别是《乙瑛碑》、《礼器碑》和《史晨碑》。“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名碑都在山东,现在存于曲阜的孔庙内。”
建议书法初学者
临摹“乙瑛碑”

  随后,魏会昌重点介绍了这三大名碑的特点。
  魏会昌介绍,“乙瑛碑”的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礼器碑”全名鲁相造孔庙礼器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魏会昌说。
  至于史晨碑,魏会昌介绍,史晨碑的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翼,章法疏密均匀,结构严谨而气韵灵动。”
  随后,魏会昌又介绍了另外几个名碑,包括《曹全碑》、《西峡颂》、《张迁碑》和《石门颂》。
  “《曹全碑》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字体扁平均匀,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魏会昌说。
  “我建议书法初学者,可临摹《乙瑛碑》和《曹全碑》,这两个碑还是很有特点的。”魏会昌说。
书法能带来快乐
别把书法功利化

  讲座中,魏会昌穿插讲了一些他对书法的体会,魏会昌说,他从八岁开始练习书法,现在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平时会教孩子学书法,也会去老年大学开培训班。”
  魏会昌说,他的老师跟他说过,书法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书法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其实很反对把书法功利化,而且我也希望有一天我教书法不用再收费了,但现在还不行,毕竟要生活。”魏会昌说。他的这番话,也引起了在场爱好者的认可。
  另外,魏会昌觉得,练习书法需要经常辩证地看待自己,“每写完一幅字,可以与名家对比,也可以自己观察,找出优缺点来,这样才能辩证地提高自己。”
  “我的老师跟我说过,练习书法要有三只眼,第一只眼盯着古代,研习优秀的作品;第二只眼盯着现在,研究现在的书法家写字的特点;第三只眼盯着自己,看自己的书写特点,争取形成自己的风格。”魏会昌说。
  魏会昌建议学员,练习书法的时间还要根据自己的作息特点来决定。“就像我,晚上九点之后绝对不能写字,那个时候一写字我就会兴奋,容易失眠。”
  据介绍,此次书法大讲堂共分12课时,目标是通过讲座以及授课,让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理论、基本笔法、字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初步能够掌握实临、背临和简单的集字创作技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