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体验报纸投递员
两百斤重送报车推着直打晃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像这样的邮箱,每天至少要开400多次。
     12年里,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只要是报纸在手里,他都要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口。5日,记者跟随枣庄邮政报刊发行投递局龙头路投递部投递员王广晗,从点数查分报纸,到送报上门,全程体验了投递员的辛劳。
数报纸得比数钱还要快
  天刚蒙蒙亮,街上罕见行人,零下的气温让记者忍不住一再缩脖子。走进印刷厂报纸查分处,王广晗和同事两个人早已经将两千份报纸领出,正在进行查分。报纸分摞摆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下堆满了报纸捆绑绳,记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和王广晗一起查分这些报纸。一摞报纸拿到手里,记者只能左手压着报纸,右手一份份清点,为了保证清点的准确率,手上是不能带手套的,但由于手指僵冷,记者在速度上实在是太拖他们的后腿。
  转身再看王广晗,只见他抽出一沓,用双手分别抓住报纸两端,将报纸抖整齐,再用左手一抖把报纸弄成扇形状,右手便又飞快地点数起来。一手下去至少能数三份,王广晗就像装了马达一样,一摞报纸几分钟便在手起手落间被点数完,放在一旁,等待最后统一捆绑装车,送到邮局投递部。除了中间借了一支笔,王广晗和同事基本没说话,因为一分神,点数报纸数量就可能会出现差错。“送报最怕慢,所以我们从点数报纸就得争分夺秒,不过工作久了,现在数报纸比数钱都快。”王广晗说。
  据了解,一名合格的投递员要在90秒内完成250份报纸的分发点数,而照记者的速度,早就被打发失业了。
两百多斤送报车扶都扶不稳
  从印刷厂报纸查分处离开到投递部,已经6点50分了。除了和王广晗一起去查分报纸的同事,其他的投递员都已经在工作台上忙碌开了。除了要投的报纸需要再插页,记者将要体验的送报区域还有一些信件和包裹要一同投递。
  龙庭花园、光明花园、文化四村……在王广晗的送报区域内,除了200多户小区居民,还有不少单位需要一次性投递五六份不同类型的报纸和杂志。用玻璃隔离的小方格用来放置不同单位所需投递的报刊,哪个玻璃格是哪个单位,有哪些报刊要送,王广晗都了然于胸,基本上不用再看投递记录。“这些活其实都很简单,主要就是需要耐心,一张张报纸分量不重,但来来来回回整理个三四遍是很正常的。”
  查数报纸不行,这报纸插页总是可以做的吧。当当天的《齐鲁晚报》各版面摆放在记者面前时,从后往前摞版面,再全部放置在头版页内,记者一共花了7秒,而这些在王广晗他们手里只需要3到4秒就可以完成。“其他的都还好,就是这报纸的味熏得有点反胃,还有手上都是报纸印刷的油墨。”怕记者累着,王广晗把唯一的凳子推了过来,而距离开始体验的两个小时里,无论是王广晗还是记者,都没有喝一口水,坐下来歇息一下。天气寒冷,记者从凌晨5点起床,那半碗急匆匆吃的面条早已消化得干干净净。
  8点30分,王广晗所有的报刊信件已整理好准备装车。在王广晗将所有的报刊装好后,平时自诩“女汉子”的记者一推送报车,差点没歪过去。加上报刊,送报车有两百斤重,记者明显感觉到负重的后车身直打晃。王广晗说,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他骑着送报车在前面走,让记者在后面跟着。
一条路上跟丢了两次
  从邮局出来,记者跟随王广晗来到了龙庭路,围巾、手套、大长羽绒服全副包装的记者还是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忍不住打寒颤。
  先到哪家,再到哪家,王广晗心里都有条清楚的路线。为了方便报纸投送,记者和王广晗都没有佩戴手套,在投送完第一家单位时,我们拐进了龙庭花园,考虑到送报车太重,每到一个地方还都要停车,王广晗便直接将送报车靠在小区墙上,而就在记者停车走到的送报车的距离时,王广晗需要投送的报纸,都已经放到了报箱里。除了冷还是冷,再起步赶到下一家报纸投送地时,为了能尽快完成体验,记者也开始学着加快停车时间,帮助王广晗在没有墙可靠的地方扶着送报车。
  几个小时下来,开了多少次邮箱、停了几次车,记者已经记不清了,只觉得手老是不听使唤,脑子里全都是“赶紧送完回去喝口热水”。虽然来来回回脚没闲着,但是浑身上下总是没点热乎劲,王广晗说,一会碰到小区没有邮箱,需要爬楼梯的投送点就好了,这样还能暖和一下。“呦,今天还带徒弟来了。”因为和投送单位的保卫科值班人员都混熟了,看到王广晗身后跟随的记者,不少人都打趣起他来。但只有记者知道,自己这个“徒弟”实在是不合格,单单在龙庭路送报的两小时内,记者就跟丢了两次。 
  上午十点多,记者和王广晗完成了送报,在和他分开后,记者再也不顾及天气寒冷,加快了骑电动车的速度,就算是骑得快冷得更厉害,也得赶紧回到办公室好好暖一暖……
报纸划破手 是常有的事
  在送报体验的过程中,记者在投递部时见到了许多和王广晗一样的送报人,除了年轻的大小伙,还有不少看着柔弱的“女汉子”。原来看似简单的插报工作,不小心也会有危险,平时摸在手里软绵的报纸竟能将手划破。
  “这种被报纸划破的伤口不大也不深,但就是挺蜇人的,况且还是冬天,最怕的就是手上有伤口。”在王广晗的同事那里记者还了解到,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被报纸划破手的事情都会经常遇到,同时因为在查数报刊时,手上都会染上油墨,一旦有了伤口都会进到伤口里。但是考虑到工作的效率,所有的工作人员在没有完成报纸投送之前,没有一个人会专门再去洗手。
  正说着时,王广晗的一位同事,在休息的间歇,连手都来不及洗就赶紧简单吃几口油条,这就算是早餐了。
      本报记者 韩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