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老师,20万元音乐器材闲置”追踪
聊大派优秀学生周末前往支教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日上午,来自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在堂邑中学少年宫支教。  本报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乔华军 摄
     本报聊城12月7日讯(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乔华军) 东昌府区堂邑中学音乐器材闲置,没有老师教,11月29日,本报A07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12月6日,聊城大学音乐学院选派了5名分别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大学生,赶到东昌府区堂邑中学乡村少年宫支教。有了专业老师,以往闲置的音乐器材反而成了最受当地学生欢迎的,有学生兴奋地说,一些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别人弹奏的音乐器材,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能弹奏了。
  位于繁森故里的堂邑中学,虽然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平时却比较注重学生多样化发展,根据在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建有农村学校少年宫,设置了书法、剪纸、绘画、音乐、棋类、葫芦雕刻等各种兴趣班,并根据学生需要争取了一批品类齐全的音乐器材。
  然而受条件所限,音乐器材到位后,学校的音乐老师却并不是样样精通,为此部分音乐器材没能充分利用起来。这让堂邑中学负责人非常着急,希望能有音乐专业的志愿者前往支教。此次经本报报道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其中,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在前期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立即选派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定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支教。
  据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2月3日赶往堂邑中学对接后,回到学校就根据需要立即着手发动,此次共选派了5名优秀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笛子、葫芦丝、古筝、电子琴、舞蹈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根据堂邑中学现有音乐器材及相关负责人的要求确定的,今后将定期利用周末时间前来支教。
  得知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有大学生来支教,12月6日上午一大早,便有家长带着学生等候在堂邑中学乡村少年宫门前,生怕错过了这难得的机会。据堂邑中学乡村少年宫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听说找来了专业的教师,要利用周末教音乐,短短两天时间内就有上百人报名。其中,古筝、电子琴、舞蹈等最受学生们欢迎,由于报名人数过多而器材有限,因此就根据音乐器材数量及报名先后顺序,先安排了60多名学生参加第一期兴趣班。
  对于学习古筝、电子琴等人数较多的情况,此次参加古筝兴趣班学习的一名学生说,她在堂邑中学读初一,听说学校周末要开设音乐兴趣班,第一个就报了名。之所以要选择学习古筝,她介绍说,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有人弹奏这种音乐器材,现在自己在学校里也能学习到,感到很高兴,很想学习体验一下。
学生家长>> 孩子想学音乐,可惜没有条件
  6日上午10点多钟,在课上了一半时间之后,突然又有10多名家长带着孩子赶到现场。据介绍,他们都是居住在学校周边的居民,听说学校里的少年宫正在教音乐和舞蹈,他们就带着孩子赶了过来,希望也能跟着一块学学。
  由于各个兴趣班的学生数量都已经满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少年宫的工作人员将他们的联系方式及孩子喜欢的专业记录下来,告诉说下次开班时优先安排进班学习。然而,家长及孩子都不愿意离开,不断向工作人员提出这次跟着一块儿听听。
  禁不住孩子们渴求的眼神,少年宫工作人员在征得支教大学生的同意后,按照后来的这些喜欢的专业,将他们分别安排到各个教室。虽然因为来得晚,已经没有了可以弹奏的音乐器材,但这已经让后来的孩子感觉非常满足。
  据其中一位学生家长介绍,孩子平时非常想学弹电子琴,可堂邑镇周边没有这个条件,要想学习的话得到聊城城区。然而,一方面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没有时间专门跟着孩子进城学习,所以根本无法满足孩子愿望。“没想到的是,如今在家门口就有免费教的,所以领着孩子就来了!”
支教大学生>> 孩子基础虽差,学习欲望却很强
  在堂邑中学少年宫上的第一堂支教课,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支教大学生王琮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他给学生讲的葫芦丝,9点半开始上课,一口气讲到11点半,13名学生中间竟然没有人要求休息,临近下课时还有学生追着他问这问那。
  下课之后,王琮跟少年宫相关负责人商量,下次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分成不同的组别,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上课。据其介绍,临来之前他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没有特别确定要讲的方向,最初也就是想让大家先熟悉葫芦丝这种乐器。
  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堂课下来,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基础都很差,也可以说没有任何基础,但大家学习的欲望都非常强烈。王琮说,跟着他学习葫芦丝的最初由9个学生,后来课上了一半时又来了4个,其中就俩人之前学过葫芦丝。
  “之前认为农村的孩子们就知道学习,没想到他们对音乐的渴求也这么强烈。”王琮说,尽管大都是刚入门,这些学生上课时都听得很仔细,特别是拿到葫芦丝之后,那种喜爱的表情都洋溢在了脸上。
堂邑中学校长>> 学生有需求 就尽力去满足
  对于少年宫的音乐器材没能充分利用,其四处求助寻找志愿者的行为,经本报对外报道后曾引起了热议,还由此引发了一个争论:在没有充足师资条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究竟该不该争取如此多的音乐器材。
  在支教大学生到位后,农村孩子们脸上渴求的表情,顿时让这种争论没有了任何颜色。堂邑中学校长李永光说,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区,孩子们对音体美方面特长的追求是一样的,学校之所以建少年宫开各种特色班,也就是为了这种考虑。
  “现在一说到农村学校,就感觉条件差是应该的,这其实是一种错误观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样化发展。”李永光说,学生有了需求之后,学校条件达不到时尽力去争取,这原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无论是器材来了再去争取专业老师,还是有了专业老师再去争取音乐器材,其实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尽力去争取才能让学校长足发展,而不是永远裹足不前。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