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年列入为民办十件实事,农水饮水安全再提升
21万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2015年01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北宿镇东毛堂村村民邢召喜十分高兴。
  370多米深的水源井,从源头保证安全。
     文/图 本报记者 庄子帆 
通讯员 杨莉

  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已经连续6年被列为济宁市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经过2014年的一年努力,济宁农村饮用水安全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共建设供水厂7处,管网延伸续建设10处,通过集中供水、统一管理的模式,解决了农村21.0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厂直供,碱少了也变甜了
  “水变甜了,也没那么多碱了。”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邹城市北宿镇东毛堂村的村民刑召喜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原来虽然也是自来水,但是村里自己打的井,水碱很大,而且总有一股咸味,难以下咽。如今村里的自来水泵房已经废弃,改单村供水模式为规模化水厂集中供水。2014年5月,东毛堂镇的村民喝上了由大型水厂直供的自来水。
  “东毛堂村处于高氟区地带,村里50岁以上的人都有‘黄牙根’,随着浅层地下水出现了污染,村里打的几十米深井已经不能使用。”东毛堂村村支部书记王宪东说。而东毛堂村率先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也让附近几个村子很眼馋。邹城市水利局农村公共供水科科长王红梅说,周围的村子也将逐步进行并网,争取尽快实现集中供水。
  2014年,济宁市水利部门根据各县市区的特点,通过建设规模化水厂,延伸续建管网等措施,21.02万像刑召喜一样的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了提升。“新建水厂实现规模化供水,取代原本低标准的单村或连村供水,农村百姓饮水安全明显提升。”济宁市水利局农田站站长何昆说。
鱼缸检测,金鱼有异样立即停水
  离东毛堂村大概1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该村的水源地——北宿供水厂。一进入厂区,就能看到高出地面1米的半地下式蓄水池,厂区东侧的空地被栅栏圈起来,里面有两处水源井,均已加盖上锁。记者从旁边的标识牌上看到,这两处水源井的开凿深度都达到了350米以上。
  据介绍,该水厂2012年开建,2014年5月份正式运行,惠及附近12.2万农村居民。从水源井抽出的水进入蓄水池,消毒后再进入二级泵房,要先经过四个环节才通过管道送达老百姓的家中。记者在北宿供水厂的一级泵房内看到,除了三条输水的管道,还有一个养着金鱼的鱼缸。“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将水送至老百姓家中之前,先利用鱼缸对水质进行物理检测,如果发现金鱼有异常,将立即停止供水。”北宿供水厂厂长郑光亮说。
  此外,为了找到合适的水源,2014年济宁市新开凿的水源井深度都在200米以上。何昆介绍,水源井开凿之后,按照《济宁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水源地进行严格保护,确保老百姓饮水源头上不出问题。
规模化供水,与城市饮用水标准接轨
  通过建设标准化、万人以上供水规模工程,实行规模化供水是提升农村用水安全的主要途径。除了便于统一管理,水厂规模越大越节省成本,水价就会越低,老百姓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目前,兖州区已经有6个水厂建成并投用,该区农村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水。
  2014年,济宁市完成投资9331万元,建设高标准农村集中供水厂7处。目前,济宁市每县市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发展水平不一,山区、湖区并不能像平原地区实现集中供水。针对这一情况,济宁水利部门采取连村供水、延伸管网等方式,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同时高度重视水质检测,划定水源保护区,规模化供水厂均按照规范要求配备水质检测设备。
  “市民每天都离不开水,通过饮用水提升工程,不仅让居住在农村的老百姓喝上自来水,更重要的是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济宁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袁文亮说,饮用水提升工程意在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农村饮用水与城市饮用水的检测标准接轨,让农村老百姓像城市居民一样,喝上高标准的饮用水。
 延伸阅读 
后续管理成 为探索重点
  2014年,济宁市超额完成了提升2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的任务。2015年,济宁市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继续解决2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任重而道远,而为了保证长期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如何保护水源地,以及水厂的正常运营和管理,成了相关部门需要长期关注的重点。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染,水源地的保护,是重中之重。“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饮用水提升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对水源的选择和保护工作,要确保缜密慎重。”袁文亮说,每处工程的水源都要进行科学论证,水量、水质、水源保护都要经过认真研究,合理设计,确保供水安全。
  同时,袁文亮提到,目前虽然在很多县市区的农村实现了规模化供水,但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政府投钱建设,但后续管理运营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维持水厂的长期运行上,很多县市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2015年,我们不仅是单纯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在供水经营管理体制上,还将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尝试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企业化管理,充分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供水市场。”袁文亮说,争取形成公司化运作、各级水利部门监管的模式,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居民的长期饮水安全。
  本报记者 庄子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