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客在山东旅游 感到放心、舒心、开心”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2015年0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8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去年年底,省政府出台了相应《实施意见》,通过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让广大游客在山东旅游期间感到放心、舒心、开心。确定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消费额达到1.1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达到5次,旅游业增加值约占生产总值的6%。
  《实施意见》指出,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过程中,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强化省旅游业发展协调促进委员会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一批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国有景区改革,到2017年,全省重点国有旅游景区基本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
  另外,还要推进旅游产业资本化运作,吸引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提升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研究制定入境过境签证便利化措施,研究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加快滨海邮轮母港和停靠港建设,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无障碍旅游,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
十大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泰山胜景
  ▲泉城风韵
  在城乡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城乡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2015年各设区市至少建成1处旅游集散中心。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旅游强县等,要建成一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或咨询服务点。
  完善集散功能,实现机场、车站、码头等设施和市内交通的无缝衔接,鼓励有条件的服务区建设自驾车营地,为旅客提供便利化的旅游服务。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要求,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客运需求。
  将通往旅游区的标识纳入全省城乡道路交通规划,2015年全部完成旅游标识设置和完善提升,2016年全面完成旅游厕所的改造提升。各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求。
  以好客山东公共服务网和酷旅网为基础,加快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游客信息咨询服务平台,2015年全省重点旅游城市游客聚集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3星级以上星级饭店基本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
公共服务——促进旅游服务便利化
扶持政策——助推改革发展增速
  “好客山东”是我省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持续打造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推进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齐国故都、天下泉城、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同时,加快尼山圣境、崂山道宫、齐国古城、诸城恐龙文化产业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并推出一批艺术水准高、市场潜力大的旅游演艺节目,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内涵。整合会展、演艺等各种文化活动,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持续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培育旅游节事品牌。

旅游产品——满足旅游消费多样化
  ▲祭孔大典
乡村旅游——驶入提质增效快车道
  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2014年至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每年对全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到2017年,率先实现全省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目标。
  研究省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做好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和省支持服务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资金,要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继续支持旅游业发展,做到专款专用。各类农业示范基地、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海洋休闲渔业基地、文化、体育等建设资金,要注重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融合使用。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安排旅游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占用耕地。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
  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范用海及海岸线占用。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进一步细化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围绕旅游人才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的作用,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培育更多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知识型、专业型、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加快培育旅游人才市场,建立旅游人才流转中心和数据库,开通山东旅游人才资源网,做好旅游人才推介工作,健全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两个层面的旅游行业杰出人才激励制度;建立健全旅游人才评价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畴。

  ▲赶海拾趣
  竹泉村
  结合“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乡村记忆工程”等,推进乡村旅游点“改厕改厨”,加强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形成完善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加快实施县域乡村旅游规划,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完善服务设施、美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原则,开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要向乡村旅游业倾斜,集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型、特色景观型、产业集聚型等不同类别和功能的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到2017年,争取每个县(市、区)建成1-2处集中连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区,有条件的县(市、区)建成1处以上乡村旅游度假区,全省发展400个特色旅游小镇、2000个旅游特色村、10万家乡村旅游品牌经营户,打造胶东渔家、沂蒙人家、水浒人家、运河人家、黄河人家、泰山人家、岛上人家、圣地人家、鲁艺人家、湖上船家等乡村旅游品牌。

  加快开发邮轮游艇、登山运动、水上垂钓、保健养生、温泉滑雪、房车旅游、低空飞行、修学研修等休闲产品。完善提升省级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功能,开发与养生养老相结合的温泉休闲产品。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开发太极拳、健身气功、螳螂拳、查拳等体育培训项目,丰富体育休闲产品文化内涵。打造一批省级海洋和内陆休闲垂钓示范基地,争取把山东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休闲垂钓旅游目的地。
  编制山东省生态旅游规划,出台原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规范,到2016年全省发展100个原生态旅游景区,打造200条特色休闲街区、2000家老字号等特色店,培育一批休闲娱乐中心和休闲综合体。
  设计适合老年市场的旅游休闲度假产品,鼓励充分利用滨海现有的闲置房源通过“托管”服务等,发展度假式居家养老。发挥优势医疗资源,开发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项目。
  ▲雪野竞技
  黄河入海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