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胶东饽饽、熏腊肉……
瞧瞧东西南北人咋备年货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羊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商超里、街道上浓浓的年味儿渲染着城市的色彩,各家各户置办年货的脚步也跟着匆匆起来,大包小包拎回的年货里承载着人们对春节的期盼。
  东北酸爽的酸菜、胶东香甜的饽饽、重庆的特色腊肉、温州的美味年糕……都勾起了人们对年的向往,因地域不同,年货清单里也体现着各地文化的差异,不妨循着年货的味道,提前感受一下这浓浓的年味儿吧!
  本报记者 高倩倩
东北—— 松子榛子干木耳家家户户腌酸菜
  虽然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焦智慧女士早就开始了忙碌的脚步,每天不到农贸市场转一圈就觉得心里空空的,大包小包往回拎的时候,她才觉得心里踏实,楼道里酸菜缸飘来的酸爽味儿更让她觉得:年近了!
  “忙年、忙年,忙活起来才觉得有年味儿。”今年56岁的焦女士退休后,和老伴在家带外孙,平时就很爱烹饪的她觉得今年春节的年夜饭一定要大展身手,于是早早便开始置办年货了,肉、菜、蛋、奶自不必说,她的菜篮子里总还有些不一样的年货。
  在东北人的年货清单里,独具特色的东北大松子、榛子、干木耳等缺一不可,焦女士每年都会买回很多,还会给老家的亲戚寄过去一部分。
  酸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都是自己腌制的,干净又够味儿。”焦女士说,今年她早早买回了大白菜,清洗好酸菜缸后就开始了自制发酵,看酸菜发酵的样子,过年时味道正好,吃顿酸菜肉馅的饺子才叫过瘾。
  东北人性格豪爽,年夜饭也来得大气,通常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就显得不“地道”。小鸡炖蘑菇、大烩菜、红烧鲤鱼、猪肉炖粉条、酱骨头等等都是过年时的必吃菜。
  在东北生活多年的焦女士老家在山东,平日里多吃东北大米的她过年分外想念山东馒头,买回面粉蒸馒头、烙馅饼也在焦女士的年货置办计划里。“自己蒸的馒头嚼着有味,今年多蒸点,也让邻居们尝尝咱地道的山东馒头。”焦女士说。
胶东—— 炸面鱼、包饺子提前蒸好大饽饽
  与焦女士置办的“酸菜味儿”年货不同,家住莱州市的宋惠燕家置办的年货则多是“海鲜味儿”,带鱼、鲅鱼等海产品会早早置办好,炸面鱼、蒸饽饽也提上了忙年日程。
  “每年都会蒸好几锅大饽饽,够吃到元宵节的。”宋女士说,每年蒸馒头是个体力活儿,虽说现在不像以前过完年好久还不见卖东西的,可她还是习惯多蒸点饽饽,她觉得这样有年味儿。
  炸面鱼、煮肉、包饺子,好像一过了腊月廿三,宋女士的日程都是围着吃的转。“孩子都上班,在外面跑一年不容易,咱在家得好好张罗,让他们吃好喝好。”宋女士说。
  与宋女士相同,家住青岛市北区的刁亚美的年货购物单里也都和“吃喝”有关。干果、酱肉、酒水、糖、点心,还有春节后串亲戚需要准备的礼品,“最近逛农贸市场和超市,都是按照单子来,即便这样,不到过年也买不全。”刁女士说,女儿出嫁后,家里就她和老伴两个人,平时对吃喝要求不多,但过年了不能马虎。今年,她早早买好了刀鱼、鲅鱼等,清洗、腌制,再过油炸,做成熏鱼,“女儿女婿来的时候也让他们带些回去。”刁女士说,临近过年时,她还会炸麻花,“现在年味儿淡了,但该有的还得准备。”
  “现在年轻人都爱吃点新鲜的,觉得现做的好吃,可如果不盆满钵满的,总觉得不像过年。”刁女士说,自己还是喜欢一进腊月就忙年的感觉,觉得只有忙活起来了,年货置办了,一年才算真的有个交代了。
  与其他地方置办的干货不同,胶东人家的年货还多了像手撕鱿鱼干、鱼片、鱿鱼丝等大人、孩子都喜爱的零食。
重庆—— 灌肠、腊肉、火锅、烧鸡公都是必需品
  今年62岁的王秀娥在济南生活20多年了,可老家在重庆的她春节时总会按照“重庆模式”过,做灌肠、熏腊肉,忙得不亦乐乎。
  “来济南时,儿子还小,现在孙女都两周岁了。”说起在济南的生活,王秀娥感叹时间飞逝。刚进了腊月,王秀娥就开始各处张罗,买菜、买肉、买水果,如今家里的两个冰箱已都被塞得满满的。
  满街飘香的灌肠让年味儿更浓了些,总会吸引市民驻足买一些,可王秀娥对这些从来都不感冒,“我都是自己做。”王秀娥家里的灌肠机从手摇式换到了电动式,每年不变的是家里飘出的自制的灌肠和腊肉香味。“一定要去农贸市场挑最新鲜的肉,买回来洗干净,腌制一两天才行。”王秀娥有自己独到的秘诀,熏制的时候也要用特殊的树枝。每年王秀娥都会买回两三百斤鲜肉,做好的灌肠和腊肉经熏制、晾晒后,存放在冰箱里,会吃到来年腊月。
  红糖腊肉馅的汤圆也是王秀娥每年必准备的年货。“在北方过年吃饺子,在南方过年吃汤圆。”王秀娥说,在济南生活了多年,儿媳妇也是山东人,为了照顾家里人的口味,她每年都会准备饺子和汤圆两种面食。
  炸酥肉、灌肠、腊肉……王秀娥的年货清单里好像满满的都是肉。“在我们老家,过年都是吃火锅,或者烧鸡公,有时想吃鱼或田螺了,可以随时到田里去抓。”王秀娥说起在老家过年的日子,满满的都是回忆。
温州—— 蒸年糕、炒粉干是年夜饭的主打品
  自己晒年货,是每年“立冬”到“冬至”温州人的“保留节目”。只不过,随着时代不同,自制年货的内容也在变化,今年28岁的徐静在温州市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上班,说起老家的年货和忙年,她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好吃的:腊猪肉、腊鸭肉、辣鸡翅、炒米粉、蒸年糕……“现在后街、小巷空地、阳台上,随处可以看到晒制的酱制品,都是按照吃一年的份量来准备的。”
  “过年时基本吃不到米饭,蒸年糕和炒粉干是我们的主食。”徐静说,现在有了专门做年糕的工厂,人们只需带着原材料或者钱就可以到小工厂定制,一般都会做很多,“够一年吃的。”
  海鲜、鸡鸭鱼肉等是年夜饭的主打品。徐静说,温州人在外经商的比较多,期望有钱、有闲、有亲情团圆,似乎是春节的永恒主题。在浙江温州的每户人家,人们喜欢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制成大小元宝,取招财进宝之意,凡是家中用于贮藏物件的地方,都放上一个小元宝。大年初一日,有人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缚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沿门挨户送吉利话,一人打板一人应好,叫做“送元宝”。
  温州鸭舌久负盛名,在温州人的年货清单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在温州话中,鸭舌并不叫鸭舌,而叫“鸭赚”。因为温州话的“舌”的发音和“亏”字相近,以经商为主的温州人,谁也不乐意“吃鸭亏”,就改成了“吃鸭赚”。现在市面上腌制好、开袋即食的鸭舌很多,但是老温州们还是习惯依照传统自己晒鸭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