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议案回访
社会化养老服务六年磨一剑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有所养”是六个“老有”的核心,也是其他五个“老有”的前提和基础。让老人颐养天年是所有人的愿望,尤其是在家庭日益小型化和老龄人口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2009年滨州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蒋爱学等20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议案》,在滨州市首次提出了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建议。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在滨州市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进展,该项议案也于2012年办结。目前已在全市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文/片 本报通讯员 戚婧 本报记者 王晓霜
议案内容:需尽快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
  2010年,滨州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55.4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74%。而近年来,滨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由2011年的14.96%攀升到了19.04%,达73万余人,高于全国和全省。
  就当时的养老服务现状来说,2010年农村机构养老通过各乡镇、村设置的敬老院进行,大量农村非“三无”、“五保”人员无法享受到服务。而在当时城区养老机构数量只有8家,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偏低,根本无法适应老龄化程度。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以及滨州市养老服务工作起步较晚的现状将对劳动力结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滨州市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83岁的谢尉芬(左)和85岁的陈仙洲把养老中心当成自己的家。
  ◆记者探访
私人定制营养配餐
服务中心老有所乐

  冬日的阳光洒在房间的床上,85岁的陈仙洲和83岁的谢尉芬坐在那里聊天,她们的脸上精神焕发,喜笑颜开,这是1月28日下午,记者在滨城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
  “在这里就跟在家里一样,吃得好睡得好,还有一些老朋友陪着。”陈仙洲膝下有儿有女,但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不能很好地照顾老人。2013年9月17日,老人住进了这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是2012年市委市政府开展的“1010”工程重点项目之一。陈仙洲在这里住了半年多之后,谢尉芬也住了进来,一个原来是医生,一个是退休老教师,两人之前在同一个养老院认识自然关系熟络,“我在这里住得很舒心才介绍谢尉芬来的,这样我们俩又能在一起了。”、“吃穿不愁有朋友,这里就是我们的家。”陈仙洲跟谢尉芬笑呵呵地说。
◆实际进展
社会养老服务
获突破性进展

  滨州市逐步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市建设养老机构36处(不含敬老院),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1处,农村幸福院168处,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5处,各类养老床位总量达23576张,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超过30张。同时,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市老年人养护中心建设项目也正式启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填补滨州市无市级养老机构的空白。
  同时滨州市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多元发展,推动滨州市成功获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争取到邹平县列入四个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成功设立“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养老护理员培训滨州基地”和“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滨州鉴定点”,使滨州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点的地级市。
◆创建品牌
打造适合滨州
特色养老模式

  2015年,市政府将“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列为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养老服务业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阶段。2015年,滨州市将做好综合试点改革,谋划市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运营模式,提炼和创建出适合滨州的特色养老模式。同时抓好养老设施建设。   到2015年末,全面构建与滨州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