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市中区特教中心
教特殊学生 爱心耐心都不可少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慢慢的,本报记者(左一)与这群小学生熟悉了,一起玩手球时孩子们很开心。 本报通讯员 梁隆光 摄
     体验者:本报记者杨霄
体验对象:特教中心教师
体验时间:2015年1月30日
体验地点:枣庄市市中区特     教中心
  提起学校,相信很多人想到的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端坐在课桌前。可在1月30日这天,记者走进特教中心,以特教教师的身份,与一群特殊的孩子相处后,才感受到特教教师与普通老师的不同:他们必须具备满满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和影响这群特殊的孩子。
初到教室“碰壁”,不会与他们交流
  1月30日这天,是特教中心的学生这学期最后一天到校上课。早上8点半,有家长开始送孩子到校门口,也有学生自己走着去上学。这天正好是学生考试的日子。记者来到特教中心三年级的教室。教室里摆放着两行课桌,第一行有5个桌子,第二行有6个桌子。与普教的教室不同的是,特教中心的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是相通的,有一道玻璃墙,老师坐在办公室里可以直接看到教室里的学生。而且每个班级里配备两位班主任老师,就坐在与教室相通的办公室里。
  看到记者走进教室,有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好奇心,一位男生一直指着记者手中的相机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第二排的一位女生则一直在笑。记者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却没有回应。班主任黄老师告诉记者,由于事先没有告知同学们会有其他老师要来,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学生们在心里会有些抵触,不愿与外人交流。两位老师建议记者可以先与他们试着沟通。
  在8点40分左右,他们的考试开始了。与普教学生不同的是,发下试卷之后,老师不用反复强调考场秩序和时间,只需要在一边等待学生做完题目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能力,考试试卷分为ABC三种,其中,最后一种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记者观察了一下,A卷主要是列出算式写答案或者看图写出算式及答案。B卷是看图数数,写出有几个,以及按照图上的内容和已经列出的算式给出答案。C卷是带有答案的算式让学生读出来,主要考察学生认数和读数。
  由于记者之前并未与这些学生进行过接触,所以两位班主任建议记者先与老师配合着上课,然后再单独教他们。于是,考完试之后,老师根据计划带着学生进行简单地复习。在与语文老师沟通后,记者配合着她给学生上第五课,讲鸡鸭鱼肉这几个字。由于是已经学过的内容,记者试着拿着课本,让学生挨个去念。可是有的学生只是看着自己的老师。最后,李老师只能和记者一起拿着课本,记者指一个字,在得到老师的指示后,学生们再念一个字。
手把手教不会,记者很受挫
  在到校的六个学生中,有两名是自闭症者。其中一人有语言障碍,另一个是多动。当记者提出要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字时,没有人举手。于是记者就点名让第一排的一名学生上台写“鸭”这个字。写第一遍的时候,记者就发现,在写鸭字的左半边“甲”的时候,这名男生是直接一笔下来,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再写里面的横。为了帮助他改正过来,记者在黑板前手把手教他写了三遍,第四遍的时候让他自己写,可他还是用他自己的方式书写。当时记者就感到很有挫败感。
  李老师告诉记者,患有自闭症孩子的记忆是刻板记忆,只要他自己认为是那个样子的,就改不过来。而且这种情况很常见,不仅仅在写字的笔顺上,还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要他认定了,仅仅靠外界地不断纠正是改不过来的。“就算你多教几遍,他好像是改过来了,等到他自己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写。”
  李老师告诉记者,她到特教中心教书一年多了,由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与特殊学生接触也只在实习的时候,所以来到特教中心后,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迷茫,像记者这种挫败感,在最初的时候,她也曾有过。“刚开始的时候教好几遍都学不会,十遍八遍学不会太正常了。”李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茫然,由于这群孩子理解力有限,有时候讲了他们总是听不懂,但是,后来其他特教中心的老教师劝她:“这群孩子他们的特性就是这样,他们到这里来就是因为他们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我们只能不断提醒自己进行自我调整。”李老师说,家长们肯定在家里教他们了,就算他们听不懂也会认真听。看到孩子们在努力听,很认真地去听,这时候她的心里有了一些安慰,慢慢地习惯了,不断地重复。在这个过程中,反而觉得是一种成就感不断堆积的过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