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村都是京津沪冀牌照私家车
本报记者李榕地点乐陵市朱集镇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虽然早已搬到县城居住,但逢年过节必回老家的传统一直没变。我的老家在距离乐陵市区10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从我记事起,这里就生活着千余口人,到初二转学离开直至现在,这里依然还是千余口人。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和爸妈驱车回老家过年,沿去年新修的枣园旅游观光路七折八拐,15分钟后到达村头。未曾想,此时的小村庄早已热闹非凡:只见村头各家门市店前停泊着看起来刚刚挂牌不久的各种款型小轿车,进入村子的十字路口更是堵得水泄不通,准备进村的人只好开着车或跟着车队一步步挪行,或挤在边上,听着热心村民的指挥,不知该向前还是退后。原本几分钟就能走完的路,硬是堵了40多分钟,村内不宽的街道两侧也停满了车。
  “村里家家户户原来就靠这树上的小枣收成,这两年粮食年年涨钱,枣的价格却总是不高,辛苦一年也从枣树上捞不下几个钱。”小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到北京、天津、济南、上海等地做生意、打工。最直接的表现便是,春节期间一辆辆悬挂着“京”、“津”、“沪”、“冀”和省内其他地市牌照的私家车在村子里穿梭。听村里的长辈聚在一起闲谈盘算,仅这个春节,村里又新增了50多辆私家车。
  看着日益增多的车辆和日渐“消瘦”的村庄,我的内心隐隐有一种伤痛。记忆中的春节,我也几乎每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尴尬: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到的只是熟悉的老人和叫不出名字的长辈或新媳妇。已经找不到几个和我同龄的儿时伙伴。我知道,我所熟悉的他们和我一样,一个一个都已经从这个村庄走了出去。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不同的是小村庄的私家车大量云集,通往村庄的路越发拥挤;通向外界的两条主干路更加平坦宽阔,走出村庄闯荡的人越来越多。我祈愿小村庄越来越富足,富足到足够留住每一颗外出寻梦的心,留住淳朴的情感和熟悉的乡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