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菏泽3月1日讯(记者 李德领)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菏泽3月1日讯(记者 李德领) 曾经的年味是杀年猪,是穿新衣,是贴春联,是收压岁钱……现在的你过年期间,除了噼里啪啦几声鞭炮响,和街头在售的几幅对联,你真的感受到年味了吗?年味越来越淡,这样真的好吗?为此,本报微信平台征集与过年有关的所有风俗,如包饺子、蒸花糕、放鞭炮、贴对联、放风筝、扭秧歌、年夜饭、祭祖……只要和春节有关的习俗皆可入镜头,旨在留住我们的传统民俗。
  之前过了小年,新年的气息就扑面而至,穿新衣,戴新帽,满街飞奔,现在……没有了年味,老人、孩子提不起兴致,甚至很多游子也不再春节往家赶。伴随着年味渐淡,一些如蒸花糕、插花树、送火神等传统习俗也逐渐被大家漠视或淡忘。
  虽然有些农村春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各种形式在存在,但已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热闹和节庆气氛。特别是市区,越来越不受重视,年味越来越淡。现在在文化界有这样一个挺时尚的词叫“留住乡愁”,儿时的记忆在现代化机器的轰鸣中逐渐淡化,所以,留住我们的传统民俗就显得格外重要。
  历经千百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春节习俗,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思想情感、审美意识、饮食文化。从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到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初五破五、初七人日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从年画、春联、爆竹、门神到压岁钱,都是春节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活动都有着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此,本报官方微信开展“留住菏泽年味,植下文化之根”新春年俗微摄影大赛,以展示菏泽春节活动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坚守精神家园,记住菏泽的“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