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双创”别忘“大道至简”
2015年03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顾骏

  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和目标,引发社会热烈反应,各级政府也开始行动,高调推进“双创”。比如,北京市相关领导就点名表扬“动批网”是先行者,并表示将为其继续创新提供条件。
  政府鼓励“双创”应该是一个可喜现象,因为中国今日创业创新之所以跟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管制过多、过死,这是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强调“简政放权”,大幅度取消审批事项,并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大道至简”,要求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的由来。如果政府在为个人创业,特别是兴办创新型企业叫好之余,大刀阔斧地取消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和政策限制,那肯定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有积极效果。
  现在令人心有忐忑的是,多年来,有些地方政府已形成一种习惯,只要中央一有新提法,相关部门立竿见影就有许多表态和动作,媒体跟进报道,一时间好像中央要求已经全部圆满完成。可是,热闹过后,往往只是留下一地狼藉,看不到多少实际效果。“动批网”会不会落个同样结局,现在下结论肯定为时过早,但回顾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即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诞生和成长史,不难发现其中并没有地方政府多少刻意扶持,最多眼开眼闭,未加严格监管而已,否则既不会让外资占了股权上的优势,也不会跑国外上市,让外资背景的风投赚个盆满钵满。如今互联网企业大把抓,风险分担和市场竞争的体制已然成熟,残酷的优胜劣汰远比“政策扶持”更能激发创新热情,更能检验创业效果,值此之际,地方政府又何必来凑多余的热闹?
  相反,从产业结构合理性出发,政府与其关注那些没有多少创新含量且有过多过滥之嫌的互联网企业,不如关注实体性企业创立过程中遭遇的门槛过高、税负和社会保险负担过重等为难之处,毕竟电商压迫实体企业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生态失衡,已经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乃至不安。制造业企业看似省了部分流通渠道的费用,但电商价格战使之利润空间更小,网上店铺虽然不需要交房租,但实体店大量关闭,市面日显萧条。一个微观例子是,快递订单飞涨让男性员工获得更高收入,但作为营业员主体的女性却很可能因为顾客流失而失业。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的政府,本应履行“拾遗补缺”的作用,不能像粉丝追随明星一样,错失了BAT,就非得再搞一个XYZ出来。“火上浇油”只会让多者益多,少者益少,人为加剧经济和社会生态的失衡。
  互联网根本上就是为需求和供给穿针引线,这固然必需,但没有供给本身,穿针引线岂非过于“虚拟”?没有新的制造和产品,互联网再起劲,既不能带来新的需求,也无法刺激新的投资,即使通过降低商品价格而提高了消费者同等资金的购买力,最后也会导致实体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一旦通过就业和工资下降传导到消费能力,这降价的效果就被完全抵消了甚至还不够。
  这里对互联网企业显失公允的评价,本意不是给互联网创业泼冷水,而只是提醒政府支持“双创”也需要注意适度,“过犹不及”。压制“双创”固然不对,但热情过度乱伸手,同样会造成负面效应。过去说,政府管经济“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听上去尖锐犀利,其实没说完整,还应该补上一句:“一推就剩”。想当初,伴随“四万亿”而来的“十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耗用资金无数,最后到底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新带来多少正面效果?其性价比又有多高?“前期政策消化期”不过是一种最为委婉的说法罢了。
  所以,政府表个态可以,但在具体“双创”项目,尤其是同国计民生没有重大相关,还可能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态失衡的创业项目上,过于热情,过度卷入,恰恰是手伸太长的又一表现,同“大道至简”可是完全背道而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个原则在“双创”问题上同样适用。(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