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掀“楼道革命”,咱们小区换新貌
看,咱开放式小区一样干净漂亮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城管人员在清理楼道卫生。
     文/片 本报记者 林媛媛
通讯员 刘亚男

  这几天,咱们甸柳街道办事处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打扫景象,自从历下区掀起“楼道革命”之后,甸柳从街道到居委会,从城管到志愿者,都加入了进来,小区环境彻底大变样。
三化一平台
破解开放式小区管理难题

  甸柳新村街道辖区小区众多,且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多数为老旧开放式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管理工作难度大。随着这几年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尤其是去年以“创城”作为抓手,辖区老旧开放式小区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脏、乱、差”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善,多年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小区变得干净又漂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合甸柳小区的实际情况,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探索建立‘三化一平台’,全力破解开放式小区管理难题。”甸柳街道城管委主任孔爱华介绍说,正是在这种模式的推进下,小区环境整治才取得好的效果。“所谓‘三化一平台,就是在工作中实行社会化、物业化和常态化,并充分利用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平台。”
  构建“社会化”管理模式,是指将城管工作重心下移。“街道在下设的8个社区内设立百姓城管服务站,又以相邻的2个社区为单位设立了4处城管委工作站。”孔爱华介绍说
  “城管委工作站隶属街道城管委,由街道城管科正式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联合专业部门、指导社区群众共同开展管理工作,并将市政、环卫、绿化等综合协调管理任务全部下沉到社区。”孔爱华说,在这个基础上,社区内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楼宇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网格,各网格联系人由楼长担任,充分发挥其来自社区、熟悉社区的优势,联合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形成了街道统一指挥,各方履行职责,社区落地解决,网格无缝覆盖的四级联动、层级管理“社会化”管理模式。
引进物业公司
小区管理更规范了

  而在开放的甸柳小区实行“物业化”管理方式,是目前一直在探索的方向。长期以来,开放式小区人员车辆管理混杂、排水设施易堵易坏、公共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成了难以解决的顽疾。“为彻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街道以甸柳小区八区为试点,整合社区、社会资源,引进物业公司,探索试行开放式小区‘物业化’的管理模式。”甸柳五居居委会主任李世芬介绍说,物业公司对小区内停车、楼道广告、环境卫生进行专业“物业化”管理。
  据了解,自去年创卫以来,街道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辖区综合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共计粉刷108栋楼343个单元;居民楼外墙35栋,院墙7000余平方米;修补庭院路面、铺设花砖3000余平方米;拆除各类违章搭建230处、2000余平方米。
  整治干净了,保持最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居民自管自治,街道提出推行“常态化”管理机制。“主要是调动楼长、社区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共同参与日常监管。”街道负责人介绍说,推行“支部包片、党小组包楼、党员包户”的居民自管自治模式,发现问题就地劝导、处理,实现以党建促推社区管理的效果。
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平台
实现辖区全路段重点监控

  目前,街道在每个楼道口设置便民广告栏和党员亮身份公示栏,从便民角度出发,为开锁、疏通下水道等家政服务提供集中宣传的空间,有效减少楼道内的乱涂乱贴现象。
  “街道城管委坚持精细化城市管理长效考核办法,实行延时、错时巡查制度,每天从早7点到晚10点,两人一组,轮流上岗,保持高压态势。”孔爱华介绍说。此外,街道还采取定期自查和邀请高校大学生等“第三方”社会力量督查的办法,对各社区的监管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测考核,并每半月一次通报存在问题;街道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实行“包居定点”责任机制,每人对所包挂社区的定点楼宇实行监管责任,细化分工,全员参与,形成监管防止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街道投入200万元建成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自主开发包括社区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社区管理与控制平台、三维地理信息虚拟现实系统三大功能合一的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平台,将辖区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房屋土地、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等情况,以及辖区楼宇入驻情况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功能联动实现社会管理的数据共享、科技创新、信息化服务的管理效果。同时,利用辖区内已安置的200余处探头,对主要路段、重点场所实施全路段监控,对辖区内低洼易涝地带、校园周边、人员密集场所等形成了实时应急处置覆盖网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