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的潇湘妃子
张店七中初三七班燕子路指导教师:徐萍萍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红楼梦》并不只给红学研究者读的。
  从小浸染着《红楼梦》。每当无事可做,无书可读时,便会被要求去读《红楼梦》。捧起那本如诗如画的传奇故事,总会收获许多,获益许多,像那“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如秋风,如冷月,如细雨,如炊烟的旷世女子“潇湘妃子”——林黛玉。
  大约5岁的时候,第一次读起了《红楼梦》,抚摸着一张接着一张的图片,如痴如醉,第一次认识了这位娇弱才女——黛玉。小小年纪,不懂的太多太多,看书,充满着个人感情,总在不断抽噎,怜惜着最后悲死的黛玉,仇恨着最后与宝玉完婚的薛宝钗。当时的我,怜爱着书中的黛玉。
  到了10岁的时候,我爱上了黛玉的美貌,关注了黛玉的爱恨离愁。一张张图儿,把她画的虚弱却又不失优雅,哦!就那样让她的多愁善感展现在了纸上。黛玉有多美?还是曹雪芹对她的评价最为动人: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时常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等美态,怎不让宝玉动心。
  到了12岁,我愿意研究这本书了。不会再仅仅关注黛玉那荷风微摆的衣角,那两弯柳叶吊梢眉,那粉面含春,丹唇欲启的模样。我开始关注她的点滴作为,细腻的感情,绝美的诗句。正是在这期间,我品读到了她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知宝玉可曾听闻;正是在这期间,我明白了她的“孤标傲世借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谁?”不知宝玉可真懂得;正是在这期间,我感到了她“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不知宝玉可曾为她叹息,不知宝玉可曾真正读懂这首《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的真正用意。
  上中学了,《红楼梦》已经陪伴我七八个春秋,从绘本到简装到原著,不同的版本《红楼梦》我认识了那孤傲清高的潇湘妃子。也许我还会再次捧起,但我肯定,那必是个全新的黛玉。
  愿《红楼梦》能常读常新,愿那位潇湘妃子可以常读常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