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逝者证言,还他们一个公道
商河县公安局法医王德家、杨清林:不约人吃饭,不主动握手
2015年04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法医每天都要面对冰冷的尸体。
  ▲2名法医正在进行尸检。
     本报记者 刘慧 陈伟
  法医,一个神圣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他们虽然也像医生一样,戴着塑胶手套,拿着手术刀,但他们却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是一群为逝者证言,还受害者公道的人。王德家、杨清林,商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法医,在身体跟心理的双重折磨之下,在亲人朋友的不理解中,一如既往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法医事业。“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是他们的信条。
第一次出警,回来做了半年噩梦
  2003年,王德家医学院刚毕业,就来到商河县刑警大队,成了一名法医。“当时我来的时候,队里还有两位年长、资历较深的老法医。每次遇到案件,都是跟着他们一起出警,学习各种经验和尸检方法。2005年,法医杨清林也来到队里,加之两位老前辈调走了,刑警队就只剩下我们俩了。”王德家说。
  王德家回忆,成为法医12年来,自己接触过的案件千余件,既有交通事故、自杀案件,也有杀人案等大案要案。如今,自己对于案件现场已经能够抱着平常心看待了。但是第一次接触尸体、第一次解剖尸体时的情景,他永远忘不了。 
  “虽然在医学院上学的时候接触过尸体,但是那些尸体都是用福尔马林液泡制过的。与其说是尸体,不如说标本更为恰当,研究意义更大些。”王德家说,但是在案子中接触的尸体,却存在于不同的现实情景中。 
  尽管已经过去了12年,但是王德家仍然记得第一次尸检的相关情况。“当时是跟着队上的老法医过去。受害人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尸体呈现何种状态,被杀原因等,至今仍清晰印在脑子里。回来后,好一阵子缓不过劲儿来,一连做了半年的恶梦,每次都从惊恐中醒来。” 
  王德家第一次给尸体解剖,则是在商河县一乡镇上。通过解剖尸体,确定受害人的致命伤,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的确既血腥又恐怖。解剖后,在镇上吃饭,尽管肚子很饿,却一点胃口也没有,脑海里全都是解剖尸体时的血腥场面。
频繁面对尸体,感觉都不会笑了
  从事法医职业,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哪里有案情发生,法医必须第一时间跟随办案民警赶赴现场。面对冰冷的尸体、悲伤欲绝的受害人家属,法医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折磨。
  “法医对一具尸体进行衣着检查、尸表检查并一一拍照存证、解剖,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杨清林说,在检验过程中,法医必须全程站立或者半蹲,特别辛苦。刚刚工作那会儿根本感觉不到累,就算全程站立工作四五个小时也没问题。但随着办理的案件多了,工作量累积下来,身体体质越来越差,如今工作1小时,就觉得腰酸背疼。
  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手术时,会身穿隔离衣,手戴橡胶手套,而法医在进行尸检时也会戴橡胶手套、穿隔离衣,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感染。
  “有一些受害者可能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若尸检时不戴手套,就有被传染的危险。”杨清林说,但是戴橡胶手套工作,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夏天出警的时候,现场取证工作结束后,摘下手套,里面全是水,很不舒服。
  法医除了进行尸检,也少不了和受害人家属打交道。亲人遇害了,家属们是痛哭流涕,悲痛欲绝。每天在一种压抑环境中工作,时间久了就感觉不会笑了,遇事也比较悲观。
不说自己职业,不与人主动握手
  自从当上了法医,王德家、杨清林两个人在外面从来不主动与别人握手。有时候参加婚礼,有人可能想跟你握手,但一听你是法医,伸出的手就缩回去了,或者直接扭身到别的餐桌上就坐,类似的尴尬不胜枚举。 
  别人问起王德家的职业来,他会说是警察,不会说得太详细,一是怕别人不接受,同时也怕让自己尴尬。 
  王德家说,平常跟朋友一起吃饭时,有时候会献殷勤,给朋友们拿双筷子,端个菜品。“只要是我用手拿过的东西,他们就不会再吃了。时间久了,我们也就自觉地不和别人出去吃饭了,省得让别人不自在。” 
  让杨清林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济南对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完后跟当时的办案人员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但大家都敬而远之。 
  “我们都是同行,怎么吃个饭还这么多事?”杨清林有些不理解。
  等回到家洗完澡,闻到上午所穿衣服的味道,自己都被熏着了,尸臭味、腐烂味交杂在一起,让人作呕。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接受不了工作时的味道,但时间久了,闻着闻着就习惯了,家人也是如此,家里有个法医,慢慢地也就适应了。”王德家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