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讲堂第二期,曲师大单承彬教授解读青少年国学教育
学国学,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2015年04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讲堂结束后,单承彬教授被家长和同学们围住。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记者 马辉 汪泷 贾凌煜 于伟 

  “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的目的又是什么?”26日,第二期和讲堂刚开讲,作为主讲人的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文学院院长单承彬教授就抛出了这两个问题。而他此次主讲的题目,正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论析”。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润心田
  当下,“学国学”已然成了教育领域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学校办国学课,培训机构开国学班,“有的家长甚至极端到让孩子退学,送到培训机构去专门学国学。”讲座一开始,单承彬就对这样盲从的追捧国学给予了否定。
  但除了因为考试当中传统文化分值增加,上级领导要求开设此类课程之外,又有多少家长理解学习传统文化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的目的又是什么?”面对单承彬提出的两个疑问,现场的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一脸迷茫。
  “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这些传统让古人的生活质量要比我们高。””单承彬举例说,像古代没有手机和网络,所以这让每个人更多的走到亲戚、朋友中间,使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古人没有低头族,他们总是抬着头,所以生活自然比我们要阳光。”
  对于为何要学习传统文化,单承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他说,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田,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才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要借鉴古人教育体系中的优点
  古人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呢?单承彬说,古人8岁以前就是单纯的玩耍,8岁之后开始去学校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但这个上学,并非是一定要学习文化课。”
  以“乐”为例,因为古代大型的活动,亦或者乡里乡亲间的婚丧嫁娶,都要靠音乐来引导,“所以这里的‘乐’,就是让孩子懂些音乐罢了。”随后,单承彬又解释了“御”也并非就需要学会骑马,而是因为古代出行多是驾车,所以年轻人应该学会这项技能。显然,古人所学的内容,多以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能有所用而为目的。
  那么古为今用的话,又有哪些传统经典值得青少年去学呢?单承彬首先推荐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听到他推荐的传统经典中还有《百家姓》,引来不少听众的疑惑。对此,单承彬以自己的姓氏举例:“我的姓氏读shan,但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读dan,通过《百家姓》,可以避免这方面的错误。”
  显然,读一读《百家姓》,在人际交往中哪怕遇到少见的姓氏也认识,这是对交际对象的一种尊重。当家长提出该如何让孩子理解这些传统经典时,单承彬摆摆手说:“不用你讲,等孩子大了自然会理解。”
  此外,单承彬也在讲座中建议广大青少年学一学书法,“随便找个名家的字帖临摹即可,因为每个汉字背后都包含了整个民族的生产生活,写好汉字也是对我们文化的一种尊重。”
  讲座之后,应现场老师和家长的请求,单承彬教授推荐了几本传统经典,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古文观止》、《龙文鞭影》、《唐诗三百首》、《笠翁对韵》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