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自由裁量权重塑社会商业伦理
2015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经过多轮简政放权,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对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还有约束,要改变办事情都要找关系、走门路的现状,改变人情社会,就要建立法治型的政府。只有让商业的归商业,政府的归政府,不走权力路线而走市场路线,才能避免官商之间“勾肩搭背”。
“潜规则”扭曲政商关系
  “现在有些人汽车违章、小孩打了架担心不公正,赶紧找人啊,什么事情都想到找关系。”有人向记者反映。而经商者无不谨慎地维持好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当然,畸形政商关系的形成,少数领导干部脱不了干系。
  由于办一个企业要盖很多章,一些握有权力的干部“不给好处不给盖章”,于是乎,一个普通办事员能左右项目的落地,轻者通过关系,重者是拿钱贿赂,一个处长的权力能大到决定一个企业的死活。如此一来,商人“不理党和政府”就活不下去,碰到这种人,恐怕不理也得理。就在当下,还有地方干部不敢公款大吃大喝,就拉上当地商人作陪,名为作陪,实为埋单。
  就连中国商界领袖亦纷纷对当前政商潜规则发出诸多感慨,从柳传志的“在商言商”,到王健林的“亲近政府,远离政治”,冯仑的“离不开,靠不住”,再到马云的“一直谈恋爱,始终不结婚”等等,从其中不难看出企业家的群体性困惑和期望。
  正是因为极少数官员的服务监管缺位、不到位,乃至乱作为,或是由于极少数商人期望通过非正常途径去谋利,致使规范经营的企业家无所适从,甚而出现这样那样的思想认识。
官商间应有交集无交易
  尽管商人笼络公权力会为自己打开方便之门,但终究会把自己置于从属和被利用的地位。更为糟糕的是,这不仅会使市场自生机能萎缩,妨碍企业健康发展,而且会败坏政风,损害全社会的公共福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改为了“决定性”作用,这带来了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认识。具体而言,官员要执行规则,商人要遵循规则。只要官员和商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之内按照相应的规则行事,有交集而无交易,市场经济活动中本来正常的人际互动是难以被扭曲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官员:“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道”即规则,是治理并规范政商关系的根本。围绕商业活动及与之相关联的行政行为,确立及实践有效规则,建立新型政商关系,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
  社会层面,要在尊重中国传统的基础上移风易俗,重塑商业伦理。制度层面,要以法治为基础,设计一系列涉及官员和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政府层面,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下放和减少行政审批,制定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权力边界和责任边界,避免官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层面,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渐摆脱企业发展对官员关系的依赖。企业家层面,要广泛营造尊重企业家精神和认可企业家价值的社会氛围。
  只有多管齐下,让“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商”的经营在有约束力的法规中运作。这样才能扭转以人情为先导、靠利益交换来维系的扭曲政商关系,逐渐转向以法规为先导、以平等相待来维系的政商关系正道,创造官员依法行政和商人依法经营的良好局面。  据人民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