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小蛮腰”,还有“钢铁侠”
本报为你细数新机场的“高精尖”
2015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蒋大伟 通讯员 盛春子 

  融入“大海”设计创意的蓬莱国际机场航站楼从远处看去像一层层波浪正在向你涌来,接近新机场,高高的“小蛮腰”塔台首先映入眼帘,宽阔的停机坪更是让人一眼望不到边,蓬莱国际机场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有多少外人不知的高精尖内容,本报记者为你一一细数。 
塔台状似“小蛮腰”,占据航站区最高点 
  进入蓬莱国际机场,位于航站楼东侧外形似“小蛮腰”的高高塔台吸引了市民的眼球。据了解,塔台建筑高59.2米,是航站区制高点。塔台整体呈强烈螺旋跃升态势,与流线舒展的航站楼形成对比,给  “塔台的作用对机场来说就相当于‘大脑中枢系统’,所有进出港飞机都要通过塔台中的设备来控制起降过程,新机场的塔台面积在整个华东地区是第二位。”机场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每年起降航班超过35000架次的机场才能申请设置进近管制室。新机场投入使用后,新成立的进近管制室也将“进入”塔台工作,这是全国首个地级市管辖的机场设立的进近管制室,这将改变以往烟台市空域由青岛空管站管辖、航班调度不便的局面,有利于提高蓬莱国际机场保障能力,增大飞行容量、保障航班正点。 
航站楼会“呼吸”,钢结构重达1.3万吨 
  进入航站楼后,宽敞亮堂是第一感觉,封闭的空间内白天不需要启用辅助灯光,内部可实现自然通风,使整个航站楼真正成为一座“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据了解,航站楼的设计创意源于“大海”,以“海之四季”和“海之精灵”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从高处俯视整个航站楼层层叠置的屋面设计,恰似荡漾海水的阵阵浪涌,又似落潮时的层层沙滩。屋面层层叠置的飘板,独特的腮状天窗朝向东南,与屋面曲线融为一体,又渐渐分开,在缝隙间设置侧窗,通过相应的节能措施,既可实现自然采光通风,又很好地解决了屋面防水问题。
  另外,航站楼采用钢结构框架,用的是波纹腹板H型钢,是烟台市民用建筑中首次采用该类钢材。“整个航站楼钢结构重达1.3万吨,在烟台建筑史上极为罕见,施工难度极大,采用这种建筑方式,能使建筑质量更加可靠,抗震等级更高。”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坚不可摧的“钢铁侠”。
  1.3万吨钢材是个什么概念,记者查询了目前国内有名的钢结构建筑——“鸟巢”体育场,其外部结构用钢为4.2万吨,其中主结构用钢约2.3万吨。 
跑道“抗冻” 导航精准
  据了解,山东省绝大多数机场停机坪、跑道使用的都是普通混凝土,受雨雪天气影响,容易产生表面脱皮,缩短使用寿命。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使用了抗冻融混凝土铺设跑道。
  此外,新机场飞行区相比莱山国际机场还专门设置了飞机除冰坪,能保证飞机准时起飞。对于雾天起降,莱山机场需满足能见度800米的要求,新机场只要满足能见度400米即可起降,这能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飞机晚点的情况。 
  谈起导航系统,相比莱山国际机场,新机场增加了PBN(基于性能导航),达到国内机场导航先进水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