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万亩大葱价低难销
葱农眼睁睁看着葱烂在地里
2015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家农户低价将自己的大葱出售,工人正在地里拔葱。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庄文石
  在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大多数村民多年以来都是以种植大葱为主。然而,临近5月下旬,长势不错的大葱都已经开了花,却依旧在地里卖不出去。平均每斤三毛钱才可保本的大葱今年只卖到一毛五,不少葱农只能眼睁睁看着葱烂在地里。
一亩大葱亏本3000元
  5月20日,在坊子区黄旗堡街道西门口东村东南边的地里,成片的大葱都开了花,村民王昆仑守着20亩开了花的大葱发愁。王昆仑是去年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包了20亩地种植大葱。在西门口村,每户最少都有三亩地是用来种葱,多则能达到一户包地种植600亩。
  村民王金祥种植的三亩大葱以每斤一毛五的价格卖出。“出葱的人工就是700多,卖了之后每亩亏将近三千”。王金祥拔出几棵大葱,指着稍微发黄的大葱根部说,由于在地里时间太长,葱根已经出现了被蛆咬的迹象,如果再不从地里拔出来,葱就都烂根没法再卖了。
  不少葱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葱的种植成本中,种子近300元,500元的肥料钱,几百元的农药钱,再加上整地和出葱的人工费,一亩葱投入的成本将近4000元,正常的亩产为8000斤,品质好的今年也只能卖到一毛五一斤,剩下的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据村民介绍,黄旗堡街道多个村的大葱多年以前是有加工厂前来收购,然后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停止出口后多是销往北京、东三省以及西部省份,从来都不愁销路,今年依旧有不少收购商到地头收葱,但是价格却低到连本钱都收不回。
即便亏本翻了地,依旧种大葱
  记者在西门口东村地头上发现,已经有不少农户直接将葱打到地里,翻地准备重新种植,村民王明宝种了9亩大葱,总共投了27000多元,上周卖了4000多元。“不卖不行了,不能让它占着地”。
  对于翻地之后种植什么,大部分村民表示依旧是种葱。刚亏本卖掉大葱的王金祥说,周边的十几个村都是种葱,一年两茬,顶多是收了这茬葱种上点花生或者西瓜,但越冬之前还是要再种大葱。据葱农们反映,2013年,葱价大涨,每斤达到一块多元,从2014年开始,大葱的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了30%,当年的价格就开始下跌,直到今年,跌得连本都收不回。
  从事大葱收购十余年的王明军说,这几年,南方大葱种植面积也在扩大,其中有不少就是潍坊当地人跑到南方去种植,只要不是南方遇到洪涝灾害等情况,产量也都非常可观,这就对本地大葱不管是价格还是收购量,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也不会种别的,这个地方一二十年了都是种葱。”王金祥说,镇上的村子大葱种植都是散户,即没有合作社也没有得到政府的种植指导,所以即便是亏本,也依旧是种大葱。
葱农望出台农业保险
  5月20日下午,记者从黄旗堡街道农业服务部门了解到,黄旗堡街道西门口东西两村、杞城村、张家庄村等多个村庄都是以种植大葱为主,今年的大葱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三千多亩。
  农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开始,来黄旗堡收购大葱的客户就明显减少,出口也基本停滞,即使大葱品质较往年还有提高,但是受市场影响,价格却一直在跌,很多农户甚至连出葱的人工费都赚不回来,只能将大葱打在地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葱农希望能出台针对大葱的农业保险,起码让葱农保个本,不至于辛苦一年倒赔钱。“现在只有粮食作物有保险,要是经济作物也有,我们肯定会买。”葱农王昆仑说,现在大葱并不只是愁销路,最主要的还是价格,特别是大户包地种植,一旦遭遇今年这样的低价滞销,如果有保险的保障,能让农户减轻不少损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