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专家王彦:
追求完美的“微笑天使”
2015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与美国西南医学中心整形外科主任、prs杂志主编rohrich教授合影。
  ▲生活照
  ◥王彦在认真给小患者做检查。
     提到整形美容,大家最先联想到的估计是割双眼皮、隆鼻、隆胸等等,而整形美容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修残补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整形外科便在主任医师王彦的带领下致力于此。安静温馨的诊室、亲切温和的大夫、贴心周到的服务,无不诉说着欢迎二字。王彦说,医生是服务者,干的是良心活儿,她用自己最专业的知识为每一位到访者提供最权威的帮助。
  本报记者 高倩倩
  
自幼爱读书勤思考
她是“别人家的孩子”

  不知不觉间,街头已繁花似锦,迎面吹来的微风满是暖意,虽然气温依然忽高忽低,但抵挡不住这个夏天的脚步翩然而至。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上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里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但是,在门诊楼五楼却有一处宁静淡雅的角落,温馨的布置欢迎着每一位到访者,这是千佛山医院的整形外科门诊,大到装修设计,小到盆栽壁画,都是整形外科主任王彦亲力亲为。她想向到访者传递温馨和亲切,“既让大家感到亲切,又注重保护隐私。”
  “你好,我是王彦……”穿着白大褂的王彦从室外走来,温和地打过招呼后,她顺势坐在沙发上。出生在山东淄博的她从小就是班上的第一名。“小时候别人的家长总说,你看人家王彦天天在家学习。”王彦笑着说,其实自己在家还真不是学习,而是在家看书,她看书从来不挑,只要有字的东西她都喜欢看。有时去同学家玩,她总会被同学家的书橱吸引,“古代的、现代的、小说、杂志、武侠等我都爱看。”王彦说,小学三四年级时,她便翻看《红楼梦》,这也是她最爱的名著,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遍,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记得清清楚楚。直到现在,她也对书痴迷,枕头边总会放着一本书,“现在看专业书籍较多了。”
  高一那年,因为热爱文字,16岁的王彦和几名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文学社,还出版了一份报纸,组稿、排版、印刷,也忙得不亦乐乎。“当时校团委为了支持我们,给我们提供了一台冰箱,我们就用这台冰箱售卖雪糕,挣的钱用来办报纸。”王彦说,现在想想也挺好玩。
  1994年的高考,想要报考军校的王彦收到了济宁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对医学并不十分“感冒”,她还是如期报到了。
服务患者树口碑
“亏损”科室成精品

  大三大四时,身边的同学都在备战考研,想证明自己的王彦也跟着复习,她的复习没那么“疯狂”,最多坚持到夜里12点,1999年,她收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从小到大的学习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素养,人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王彦说,“小学到中学是对基础能力的培养,大学期间是为进入社会做好专业技能准备。研究生阶段是培养学习一种技能的能力,博士阶段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后则是培养组织一个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王彦在不断的学习中渐渐提升、自我完善,“其实也没做过系统规划,没去刻意追求高学历,就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了。”
  博士后出站后,王彦经过短暂的休整,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整形外科报到,那时的整形外科处于亏损状态,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连医院内部的人都会不小心“忽略”它。王彦顶着压力担起了整形外科科主任一职,如何让大家都知道千佛山医院有个整形外科成了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打开局面,2012年,王彦把国内所有知名的整形外科专家都请来,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当时就我带着一个年轻护士来做这件事儿,召集二三百人的会议很耗费精力,为了节省成本,挨家跑印刷厂。”王彦说,会议举办很成功,可后来才发现,并没达到自己预想的初衷,“学术界都知道千佛山医院有整形外科了,可普通老百姓还是不知道啊。”
  做过多次尝试后,王彦发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口碑,于是,她带领科室的工作人员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在整形外科的就诊室里,与大家常见的就诊模式不同,患者坐在舒服的诊疗椅上就诊,医生站在旁边检查、看诊,“在美国也是这样的,患者不动医护动。”王彦说,整形外科的病人都是一个一个靠口碑做起来的,即使只有一个病人,也要尽十分去努力。如今,整形外科的门诊量、创收额比当年翻了十几倍。
专注修残补缺
做“微笑使者”

  医者父母心,在王彦身上得到了深刻诠释。她说,在患者来就诊时,医生和患者的知识储备是不对等的,如何治疗全凭医生的良心,做整形美容更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与普通外科可以用客观的治疗效果来表明医术不同,整形外科的评价相对主观。“像来做双眼皮、鼻子等手术的爱美者都是想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手术之前和对方的沟通非常重要。”王彦说,曾经有一位40岁左右的爱美者来想做眼睛和鼻子部位的手术,做完之后效果肯定会很好,但王彦却建议对方只做眼睛部位。“站在对方角度来想,40岁左右的她工作、生活都已相对稳定,已形成相对固定的社会形象,如果眼睛和鼻子都做了,确实会非常美,但会给周围的人一种突兀的感觉,再反馈到她自己身上就会不舒服,于是我建议她只做眼睛。”王彦说,如此看似自己少挣钱了,但会更心安。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平均每生600-1000个婴儿中就有1个患唇腭裂。近期,由省青联、省千佛山医院联合开展的“青联国际微笑行动”在全省范围内招募200名唇腭裂贫困青少年患者,来自国内外的几十名顶尖医疗专家将在省千佛山医院为其提供免费手术和配套治疗,6个月到30岁之间具有山东常住户口的先天性贫困唇腭裂青少年患者,皆可在2015年6月10日前报名参加救助,治疗期间的所有检查费用、手术费用、医药费用一律全免。王彦是这一活动的发起者之一。
  “唇腭裂患者都是婴幼儿,我开始特别抵触这个手术,听到孩子的哭声,不忍心下刀。”王彦说,后来在前辈的指导下,明白自己只要把手术做好,孩子的哭声就是暂时的。“我就是对小孩子下不去手,特别不忍心。”王彦拿手术刀时手特别稳,而且可以左右手动刀,可第一次给五岁小女孩做切皮植皮手术时,她的手却发抖得厉害,一旁的医生以为她紧张,其实她是不忍心。“后来就慢慢调整好了。”
做最好的自己
严师有颗慈母心

  不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王彦总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以期做到最好。“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儿都想做到最好,后来渐渐觉得,不要把自己逼得那么累,做到尽力就好。”王彦说,除了工作和生活,她也一直未放松对学习的要求,枕边总是放着专业书籍,每天睡觉前总会翻看。
  2014年2月至8月,王彦作为优秀中青年人才被派往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那里的整形外科是殿堂级别的,我也终于圆了十几年的梦。”美国归来的王彦心态更平和了,不再像之前逼着自己去做到完美,只要尽力就好,“我尽力去做‘微笑行动’等公益活动,也是想通过这些来弥补自己不能做到完美的缺憾。”
  与此同时,王彦还是山东大学副教授、山东大学、泰安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如今,她带着两名在读研究生。“带学生和对待患者一样,都要设身处地为对方去想,要因材施教。”王彦说,自己就是操心的命,带第一位研究生时投入的精力比带自己孩子投入的精力都要多。
  “带学生不是要给他一个硕士研究生学历就好,而是要教会他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王彦说,自己能做到的,她也会要求学生去做到,平时帮学生改论文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改,也会利用课堂讲解、PPT展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个学生快毕业时跟我说了实话,他说开始都要被打击得没自信了,但一番磨练没白受,他后来获得了‘齐鲁研究生论坛一等奖’。”王彦说,看着自己手把手带起来的学生,也会很有成就感。后来的教学中,她也会注意,不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只要学生们都尽力做到最好即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