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父母每天与孩子相处不足1小时“失陪”已成了当代父母的时代病——
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
2015年05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刘冬燕 (山东行知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心理治疗师)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因此每年的6月1日这一天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期盼已久的节日,大街上早有不少商家打出了儿童节的宣传广告,可是不少家长却犯难了: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送给孩子什么礼物才让孩子更喜欢更高兴?
  其实,“陪伴”才是父母给予当今孩子最好的礼物。
    你是否在为孩子的节日礼物发愁
  每年的儿童节给孩子买礼物似乎成了许多家庭的惯例,市场上的礼物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众商家抓紧儿童节的卖点,使出浑身解数造势宣传,希望乘机大赚一把。很多家长也绞尽脑汁,甚至不惜重金给孩子置办“礼物”。
  市民陈先生说:“平时我在外地工作,跟儿子见面的机会很少,就想着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儿子多买些礼物,弥补一下对孩子的亏欠。去年的儿童节我给孩子送了一个平板电脑,儿子倒是很喜欢。但是小孩子都是喜新厌旧,平板电脑买回来不久,儿子新鲜了一阵就不喜欢玩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有求必应,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里的玩具都快能开个玩具店了,今年的儿童节实在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礼物好了。”
  邻居刘女士说:“儿童节我不太赞成给孩子买礼物,孩子才5岁,不想让她从小就有太多的物质需求。可是亲戚朋友都会在这个节日里给孩子买礼物,礼尚往来的,我也不能不买呀,买给别人家孩子的礼物还不能太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给孩子买儿童节礼物也水涨船高,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价值几千元的平板电脑,网上更有报道说有的家长甚至购买一套房子送给孩子当儿童节礼物。悄然之间,儿童节似乎也变了原有的味道。
  孩子的节日愿望就是和父母在一起
  儿童节就一定要给孩子买礼物吗?家长真正了解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吗?对于这个节日,孩子们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对此,笔者走访了一些小朋友,我们不妨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7岁男孩童童说:“平时爸爸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我。六一儿童节,如果爸爸能够带我出去玩,我最开心了。”
  12岁女孩木木说:“平时放假我都要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今年的六一,我希望没有作业,不去上辅导班,可以痛快玩一天。”
  9岁男孩洋洋说:“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我平时都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今年的儿童节我不要礼物,只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多回来看看我。”
  ……
  其实,孩子的心愿往往很简单。有媒体也曾经举行过一项关于六一礼物的调查,调查显示:孩子们最盼望的是与父母在一起欢度六一。很多孩子表示,愿意用一件最喜爱的物品,来换取和父母一起过六一。父母的陪伴是无法在玩具或者iPad上获取的温暖,再精美的礼物,也无法弥补父母“失陪”带给孩子内心的孤独感。
  高质量陪伴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地陪陪我……”2011年春晚上的这首儿歌很快便风靡了全国,大街小巷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唱上几句,这首歌也唱出了无数孩子的心声和诉求——如果爱我,就多陪陪我。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有多久没有陪伴过孩子了?有调查显示,近五成的父母每天与孩子相处时间不足1小时。“失陪”已经成了当代父母的一种时代病。然而,现在看来很“潇洒”的生活,失去的却是日后难以重建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动物界有一种现象叫做“母亲印刻”,也叫“认母”现象,指的是小动物会把刚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持续喂养并陪伴它的成年动物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并把全部的情感投注到这位“妈妈”的身上。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印刻关键期是在1-5岁,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此期间最好由父母亲自带孩子,至少也应由父母为主抚养。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就会建立“你是我的父母,感情依托在你身上是稳定可靠”的印记。如果没有父母长期在身边的陪伴,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长大以后会缺乏自信。同时,也由于相处短暂,见面时很多父母会产生补偿心理,容易产生用物质满足孩子的冲动,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无数观众的追捧,也引发了观众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变形计》中城市少年普遍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从来不缺钱和玩具,而他们的父母因为忙于生意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心感愧疚的他们总想在物质上弥补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所以几万元一块的手表,一个月上万元的生活开支,对他们的父母来说不算什么,但父母与孩子之间少了交流和沟通,父母单方面认为我给你提供了最好的物质基础,你就应该如何如何听话懂事争气出人头地。而孩子认为父母对他们缺少关爱,缺少陪伴,矛盾因此而生,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孩子变得冷漠自我,出现了各种问题。
  父母的“补偿心理”多半都放在了物质上面,但对待孩子,仅有物质关怀是不够的,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面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不得不承认,很多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其中也潜藏着无奈和心酸。小张夫妻俩是典型的80后,两人在济南打拼多年,终于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孩子也意外降临。为了不影响事业发展,生下孩子后,两人便把父母召唤到了身边帮忙带孩子。小张说:“我和老公平时工作都很忙,加班是常有的事情,生活压力大,房贷、车贷,将来孩子上学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不上班也不现实。孩子从小就跟着婆婆,每天出门孩子都没醒,回到家多半都睡着了。现在孩子快上一年级了,可是跟我一点都不亲,多少让我有些心酸。我也只能寄希望于平时多给孩子买一些精美的礼物,博孩子一笑,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对于很多家庭,像小张一样的80后,夫妻一方辞职全职带孩子也许并不现实,但是当父母的,却可以竭尽所能给孩子以高质量的陪伴。
如何开启高质量陪伴
  1.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指在一定时间里,亲子间愉悦的互动:你的眼里只有他/她,他/她的眼里也只有你;也就是说这个时间里你们是彼此的活动中心。绝不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一边陪他一边和别人聊天,或者只顾及自己。
  2.高质量陪伴不仅要有时间,更重要的是有质量保证。很多家长也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却缺乏有效的沟通,陪伴方式也经常出现错误。例如,不少家长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或者是iPad等电子产品,只是待在孩子身边,并没有用心去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
  3.陪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就拿六一儿童节来讲,很多父母与其花很多钱给孩子买一个礼物,不如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礼物。
  4.无论工作多忙,也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与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让孩子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游戏,带孩子外出办事等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亲子互动,孩子能从父母身上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内心里会充满爱的阳光。
  5.如果父母在外地工作,要争取每天给孩子通一个电话或者发一个电话短信,也可以定期给孩子写信,向孩子表达你的问候。
  孩子的长大就在转眼之间,为人父母其实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但愿,孩子的每一天都像是过儿童节,每一个孩子的儿童节里都有父母的用心陪伴。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认识到,陪伴是给孩子儿童节、也是整个童年最好的礼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