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纯梁采油厂采油三矿副矿长王玉安
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
本报记者徐文君通讯员李军峰
2015年06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玉安正在樊10号站高效加热炉旁观察炉温、压力等加热情况。
     13年前,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王玉安背着行囊,来到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当上一名采油工。13年来,他扎根基层,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油田的生产中去,正是对油田事业的执着,让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4月29日,王玉安用实力赢得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并且有幸代表劳动奖状(章)获得者宣读倡议书。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他感到压力很大。“开完会后,我就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认可,而接下来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油田提质增效多做贡献是我当前最重要的事。”王玉安说。
少年时到油田上班的期望成为现实
  王玉安的老家在青州的农村,他从小跟着叔叔长大。“走出去”是王玉安叔叔对他的期望。1998年,王玉安不负众望,拿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的录取通知书,他成了家里的骄傲。
  2002年毕业前夕,选择去哪里就业成了王玉安的头等大事。“纯梁采油厂来到我们学校招聘,我一打听,这个地方与青州太近了,我骑着摩托车就能回去看我叔。”王玉安毕业后抱着对专业对口工作的憧憬以及与离老家近的双重期待来到纯梁采油厂报到。
  “这个地方我来过!”王玉安来到纯梁采油厂之后,对眼前的景象有一些模糊的记忆。“我以为我这是第一次来,但是有些地方却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王玉安皱了一下眉头开始思索到底是什么时候来过。
  时间倒回到王玉安还在青州读书时。“我隐约记得以前农忙时,我跟着我叔一起干农活,经过这里,当时看到有许多磕头机,我问我叔这是哪里?他告诉我这里是油田。”眼前的一切被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如果能到油田上班该多好。”王玉安的家人对他充满了期望。
  这个不经意的期望如今已经实现。“高考时我考的并不好,分数并没有超过一本分数线太多。当时班主任对我的成绩也没有抱太多希望。”王玉安最终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让他的班主任吃了一惊。“这像一种缘分。”
凭努力赢得读研进修机会
  2007年,王玉安又得到了第二个人生中十分重要的机会——赢得了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硕士研究生进修机会,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全英文授课、考试、答辩,这让王玉安深感压力、“虽然大学时学的英语没有丢下,但是认识一些关于石油的专业词汇也十分吃力。”王玉安好像又一次经历高考,晚上学习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饭。王玉安利用广阔的平台和资源自学了测井解释、流体分析等多个国际化专业软件,丰富知识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两年的学习生涯匆匆而过,“充电”后的王玉安感觉自己像“升级”了一样。但他也面临着又一次的选择。“毕业后周边的一些同学有些选择了离开原本的单位。”王玉安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回到了纯梁采油厂,“没有原因,就是要回去。”回到纯梁采油厂三矿地质队的王玉安,重新投入地质专业技术工作,环境没有变,但眼界的开阔、思路的更新,让他学会了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破解难题。
  学成而归的王玉安急迫地想用自己所学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仅仅半年后,这样的机会就出现了。“当时,梁203-10块地质储量68万吨,9口油井日油水平更是达到了60多吨,是小营油田的主力区块,但投产初期地质认识不足,转注方案不明确,制约了区块的进一步开发。”王玉安提出,要自己利用数值模拟对区块进行动态分析和制定措施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废寝忘食的刻苦钻研,王玉安成功利用数值模拟从平面和纵向上对区块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注水平井的最优转注方案,为区块下步开发摸清了方向。同时撰写的论文《应用数模技术实现梁203-10块动态分析新突破》,在采油厂油藏动态分析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
  由于工作突出,2010年4月,王玉安接到了采油矿任命担任樊东管理区经理的通知。在纯梁采油厂三矿职工王婉珺的眼里,如此年轻就已经成为了一名经理,肯定有他过人的地方,在接触过程中,她发现王玉安虽然年轻,但是他干劲十足,有了脏活累活他总是要冲在最前面。在带队伍上,王玉安更是一把好手。
  有一年夏天王婉珺中暑了,而中暑的原因是她来到王玉安工作的现场,跟着他一起工作了一天。“在现场王经理与其他职工们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工作十分辛苦。但是当中间休息的时候,食堂的人端着熬好的绿豆汤给职工们解暑。”王婉珺感到不解,为何食堂拿捏时间如此准确,经过王婉珺的询问才知道,原来就在休息前一会,王玉安给食堂打了一通电话,让准备好绿豆汤。“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他对职工们的关心,这应该也是职工们愿意信任他的一个原因。”
  “要得到职工们的支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融入他们才能让他们信服。”在刚刚担任经理时,对于这个刚从一名技术人员转变成的管理人员,眼前的困难并不少。为此王玉安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在来到樊东管理区的第一天开始,王玉安便骑上自行车、拿起笔记本,对管理区的每口井、每个站进行摸底,和每名员工谈心,不到一个月,手中的工作本就密密麻麻地记录满了。就这样,王玉安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都摸清了,“有些地方需要两个人,你不能派一个人。如何把握就得自己亲身到现场去了解情况,这样才不会出错。”
  王玉安深知带队伍的关键在于,要为职工们设身处地的着想。曾有一次一位职工因为要照顾家庭,所以需要调岗,王玉安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马上帮着职工调整工作。“你为职工着想,让他们感到温暖,这样工作开展起来也会比较顺利。”
  如今王玉安已经成为纯梁采油厂采油三矿副矿长,从纯梁到青州乘坐的交通工具已经由摩托车变为了汽车,他也从一名普通的地质技术人员慢慢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但角色的转变并不影响他来到纯梁采油厂的初衷,他要在这片让他留下深刻记忆的土地上,用成绩去证明自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