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关注沉船,要多听专业意见

     在救援前线应给专业人员让道,在舆论场同样应该给专业意见让道。当争论涉及公共利益和专业领域时,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待专业的调查意见,而不能用个人的猜测“哗众取宠”。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东方之星”轮在长江翻沉之后,相关部门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救援。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仍有四百余人下落不明。时间就是生命,公众更加急切地盼望奇迹出现。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防止因为焦虑而胡乱猜测,更要避免一些胡言乱语干扰救援。
  面对沉船事件,舆论有过几次争议,比如事发当晚有无龙卷风的问题、在救援中为什么没有迅速破船救人等。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似乎是见仁见智,但是如果一些激烈的声音并非专家或者专业组织的意见,既不会对救援有参考价值,也不能真正引导舆论形成共识,反而给救援人员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年,经历过一些灾害之后,公众已经逐渐认识到专业救援的价值。每次灾害发生之后,给专业救援人员让道的呼声时常出现在媒体上。把更多的资源提供给专业人员,是因为救援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唯有科学有序才能实现高效。以前社会志愿者争相赶赴灾区救援的新闻很是让人感动,而现在更大的共识是非专业人员尽量不要在救援前线抢占资源。
  在救援前线应给专业人员让道,在舆论场同样应该给专业意见让道。因为万众关注,每次灾害事件都会引得舆论场七嘴八舌。在众声喧哗中,一些极端的或者能引发同感的声音总会轻易地占据舆论制高点。有些人觉得事发当晚的龙卷风很可疑,并以自己的旅游经历为证,很多根本没有见过龙卷风的人也纷纷附和。专家的意见则是,夏季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龙卷风多发的时段。中国气象局派出的专家综合气象监测、气象雷达监测资料和现场查看分析,事发时段当地确实出现了龙卷风。有人抱怨沉船迟迟没有被打捞出来,也触发了不少人的同感,但是很多专家对此的解释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贸然破拆沉船,导致空气夹层泄漏,船只会迅速下沉。两相对照,专业的意见当然更有说服力,但是在网络上专业的声音有时根本压不住高分贝的“个人看法”。所以,当争论涉及公共利益和专业领域时,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待专业的调查意见,及时地传播科学的结论,而不能用个人的猜测“哗众取宠”。  
  在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便捷的今天,舆论干扰灾害救援的事例已经屡屡发生,马航客机失踪事件可以算作典型。马航客机失踪之后,一些自媒体上充斥着各种不权威、不专业的信息,甚至到了谣言满天飞的地步,忽而传出奇迹生还,忽而传出遭遇恐怖袭击,不仅让救援方面焦头烂额,也让当事人家属坐卧不安。这些都应该被引以为戒。现在,对沉船事件“不惜一切代价”的救援体现了政府的担当,与此相应,不能亲临救援前线的人也应在密切关注事件进展的同时保持谨言慎行的理性,展现不断成熟的国民心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