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7处古村落,留住悠然乡愁

  绿树、红瓦、青山、大海,依山傍海的青山村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即墨市李家周疃村的李秉和庄园。 (图片由青岛市旅游局提供)
  ▲雄崖所村的古城门(南门)历经百年风雨仍保存完整。(图片由青岛市旅游局提供)
     本报6月3日讯(记者 陈之焕 宋祖锋 通讯员 宋凯 宋波) 日前,山东省旅游局公布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青岛市有14处文化遗产入选。其中,青山村等7处村落入选传统村落、街区,3处入选传统民居,4处入选乡村博物馆。
  据统计,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共有300个,其中传统乡镇7个、传统村落(街区)171个、传统民居66个、乡村博物馆(传习所)56个。在“乡村记忆”工程名单中,青岛有传统村落7处,为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村、即墨市金口镇凤凰村、即墨市金口镇李家周疃村、即墨市七级镇大欧戈庄、黄岛区大场镇西寺村、莱西市姜山镇西三都河村、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青山渔村;传统民居3处,为平度市田庄镇东潘家埠村传统民居、平度市田庄镇张舍盆李家村传统民居、黄岛区张家楼镇西崔家滩村传统民居;乡村博物馆4处,为胶州市九兴博物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平度市勇华民俗馆、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其中,即墨市共有5处文化遗产入选,成为入选最多的辖区。
  据悉,2014年起,山东省在全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以留住齐鲁特色乡愁,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命脉。“乡村记忆”工程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情况及现实条件,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在尊重和保持农村文化的现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设施的情况下,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首批推出300个“乡村记忆”工程,有助于提高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
 青岛7处传统村落简介
   雄崖所村
  雄崖所村位于即墨市丰城镇,是明代防倭寇军户形成的村落,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村域面积0.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50亩,地形西高东低、依山而建。该村户籍人口2850人,常住人口2700人,村民以汉族为主,外出劳务、水产养殖、手工加工给村里带来的产值较高。
  该村的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35%,有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保单位,4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该村最负盛名的建筑主要有古城门(南门、西门)、玉皇庙、天主教堂、雄崖所、白马岛以及观音殿。现存的雄崖所遗址,门额为“镇威”,此为明代所城遗址,已被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村
  凤凰村位于即墨金口镇,是明代永乐初年由云南省乌沙卫乐古屯迁居而形成的村落,因村南有凤凰山而得名。2013年凤凰村荣获中国传统村落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村域面积1.06平方公里,村庄占地198亩,为丘陵地形。该村户籍人口606人,常住人口590人,全村房氏百姓占90%以上。
  凤凰村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30%,其中明清建筑56处,总面积12000平方米。凤凰村内古建筑具有闽浙故居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为木榫卯结构,屋顶采用梁柱支撑、斗拱来平衡协调;建筑材料为紫杉木、青砖、绿瓦。目前,村庄内保存的明清时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村内两条巷子里。
 李家周疃村
  李家周疃村位于即墨金口镇,建村年代较早,因当时此村濒临莲阴河入海口,四周多海滩、河滩,故称周滩,后演变为周疃。据《李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由云南移居山东即墨之东乡庙后,即大周疃。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秉和庄园坐落于该村。
  李秉和庄园系清代即墨首富李秉和的居室建筑群,是一座典型的古城堡式的庄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90年),原有房屋313间,有住宅、客厅、仓房、作坊等,建筑风格均为悬山、出檐、小瓦盖顶。保存较完整的3幢,每幢长12米,宽3米,高3.5米。
 大欧戈庄
  大欧戈庄位于即墨市七级中心社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鸟笼加工生产基地,该村的大欧鸟笼制作工艺世代相传,远近闻名。据《即墨县志》记载,大欧鸟笼的制作始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顺治年间,大欧鸟笼进入北京市场,为公子王孙、富家子弟们所赏识,竞相购买,从此大欧鸟笼扬名国内。
  目前,大欧鸟笼制作工艺被公布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欧村也被列为青岛市“一村一品”专业村。
 西寺村
  西寺村位于黄岛区大场镇,村里100多户、300多口人,除外出打工者,留守者多以种粮为业,是个典型的农业村。
  据《琅琊丁氏家乘》记载,明中期,丁氏六世二十六支丁昂后人由大村镇大村迁此立村。村北曾有一座建设年代不详、规模不小的方钟寺(村里老人也称大钟寺),“文革”期间被毁。1973年,在寺庙遗址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2年被青岛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三都河村
  西三都河村位于莱西市姜山镇,是一处至今古貌犹存的明清古村落。古村落大街两旁,保留着至今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共有221间,老房墙壁上的砖雕艺术为青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庄南头有一株树龄600多年的黑檀古树,上世纪90年代就被确定为山东省二级保护植物。黑檀古树北面,有三株呈直角形分布的220多年的松柏。
 青山村
  青山村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村民集中住在紧临垭口的东北部海滨山坡上,建造的民居依山就势,沿河顺坡,自前向后,步步登高。
  村落东侧背依“黄山头”,南临“三亩顶”,两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面积约1平方公里,湾南建有防浪坝,已百余年历史。港湾内有一个颇具规模的码头,长约200余米,百余条渔船停靠在内。青山、梯田、茶园、村落、渔港、海湾、海岛相互映衬,在这里共同形成了一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优美渔村风景,构成了一副壮丽的山、海、天画卷。2012年,青山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凤凰古村的古建筑具有闽浙故居建筑风格。(图片由青岛市旅游局提供)
  ◥西三都河村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图片由青岛市旅游局提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