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独居老人“不再只一个人”
专家:子女要尽义务,政府和社会也要尽更多责任
2015年06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天天敲门小组成员敲开一位独居老人的门。 (图片由永长街社区居委会提供)
      本报6月10日A12版的《邻居撞开门,才知独居老人去世》报道中,终身未婚、无儿无女的老张独自生活,去世时却不为人知。在唏嘘同时,不仅引发人们思考,像老张这样的独居老人还有多少?人们又该如何对这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予以关注?
  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莹
实习生 李艳艳 王风伟    
天天有人来敲门
独居老人不孤单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上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多,独居老人在整个老龄人口群体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这类独居老人或未婚,或丧偶,因而独自居住,个体生活似乎与社会“隔绝”,但他们真的与这个社会“无缘”吗?
  89岁的辛大爷家住济南市历下区泺源街道办事处永长街社区,和老伴儿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子女。十多年前,老伴儿去世后,辛大爷便开始独自一人靠低保生活,成为了一名独居老人。与辛大爷情况类似的老人,在约有6000人居住的永长街社区中,有16位。
  辛大爷虽然年过耄耋,但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喜欢在社区居民楼下散散步,自己做饭,有时也喝点小酒,独居生活过得自在惬意。近三年多来,每天辛大爷的家门都会被敲开一次,敲门人上门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并照顾其生活起居。某种程度上来说,辛大爷的惬意生活其实源自这种形式的“天天敲门”。
  “辛大爷说话很有趣,有时给他打电话,他都会乐呵呵地回答‘我还没死呢’。”历下区泺源街道办事处永长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尚君说,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最期盼的就是“敲门人”。
志愿者服务上门
老人世界不封闭

  老人们口中的“敲门人”,就是永长街社区成立于2012年10月的“天天敲门”小组,至今已经坚持了三年。据尚君介绍,该小组由社区党员、志愿者、各居民楼组长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成员年龄从20岁到50岁不等,他们每天都会去看望一次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记录并向社区汇报老人的相关情况。
  “志愿者给老人们倒水、修电路、换灯泡,也有政府出资雇用的阳光大姐来给他们收拾房间。”尚君说,有些老人还喜欢工作人员给他们读报纸,“他们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从国家大事到社区活动,他们都想知道。”
  “天天敲门”小组更像一种跟踪式服务,小组成员必须确保每天都能见到这些独居老人一面,或者每天都与老人保持一次电话联系,以便及时跟踪到老人的身体状态和生活状况,尽快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不一定是必须进老人家门,在路上碰见也行,只要确保老人健康平安。”
  “天天敲门”小组首先在永安街社区开展,收效显著后,泺源街道办事处其他四个社区都成立了“天天敲门”小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