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墓在整修,华阳宫特殊照顾,老电报局已闲置
或成经典,或已破败,文化遗产差距就是这么大
2015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航拍华阳宫 本报记者 刘军 徐延春 摄
  闵子骞墓 本报记者 孟燕 摄
  兴福寺全景 本报见习记者 王杰 摄
  ▲鲍叔牙墓   本报见习记者 唐园园 摄
     济南首次划定历史城区范围,并公布了玉符河、小清河、绣江河、胶济铁路在内的四条文化廊道,涵盖多个文化遗产。11日,本报记者对部分遗产进行了探访,发现被保护现状各有不同。

本报记者 孟燕 王杰 石剑芳 见习记者 唐园园 王小蒙              
大辛庄遗址:保护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局
  在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一块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农耕地下,深埋着包括龙山、商、西周、战国和汉代各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商文化是其主要内涵。
  11日,大辛庄村东南,宁静原始的村庄形态映入眼帘。在村东南农耕地的西南侧,记者见到了大辛庄遗址石碑,石碑上写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
  石碑附近的农耕地上栽满了树木,村民老马说,农耕地原来是分到户里各自种些庄稼和蔬菜,如今已被收归集体所有,只栽种树木。“这一片地都已经被保护起来了,之前有人想建房屋,也被拆了。”
  “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考古队来发掘,这几十年陆陆续续有考古人员来,”老马指着地里的土坑说,“现在有的考古地面还没有被回填呢。”记者看到,该区域装了多部摄像头。
  据了解,2003年,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组建的考古队在大辛庄遗址发现了殷墟之外唯一的甲骨卜辞。2015年1月,历城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将启动大辛遗址公园规划策划工作。
  3月份,《济南市历城区博物馆大辛庄遗址蝎子沟保护方案》进行中标公示,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或将以54.5万元的价格进行保护。济南市历城区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保护方案需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目前还未收到回复。“保护以保存原样为主,不太可能进行旅游开发。”

鲍叔牙墓:或开发成文化旅游景点
  在济钢新村,有一座四四方方、坐南朝北的墓,周围高树绿草繁茂,虽然周围道路宽阔,人流不少,但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葬于此处的是一代圣贤鲍叔牙。
  11日,记者找到了位于青山绿树中的坟冢。鲍叔牙墓位于济钢医院西侧,占地约三百多平方米。鲍叔牙墓共有两层,在墓上下两层之间的台阶正中间,有一“双龙戏珠”石雕。在二层正中间,是一个直径约10米、高约4.5米的圆形封土堆,上面长满了杂草。墓前有一石碑,上刻“齐大夫鲍叔牙墓”,碑前有石供桌,左右各自分立石刻狻猊。鲍叔牙墓的石阶上长了许多青草,石雕上部分与台阶结合处也出现了裂缝,二层的圆土堆两侧,树叶杂物略多。
  济钢党委宣传部的周传勇部长介绍,鲍山因鲍叔牙墓而命名,20多年前,鲍叔牙墓还只是一处光秃秃的土堆,不生草木,也没有围垣,破败且荒凉,直到其于1995年被纳入为济南市重点保护文物,鲍叔牙墓才得到了相应的保护。
  如今对于鲍叔牙墓的维护,主要是由济钢负责。从鲍叔牙墓向西行不足百步,便是鲍山。周传勇介绍,每年鲍氏家族的人都会前来祭祖,鲍氏家族有在鲍山脚下建立纪念馆等建筑的想法,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具体项目的实施需要联合历城区政府、鲍山办事处、鲍氏家族以及济钢等单位进行,具体方案还不太清楚。”

洪家楼天主教堂:保存完好的哥特式建筑
  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洪楼天主教堂属于小清河文化遗产廊道,目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日,记者探访发现,洪楼天主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保存非常完好,对外开放参观,教友们的宗教活动也正常进行。
  下午1点半,洪楼教堂北门前,等待参观的人已经排起了队。“洪楼教堂的名气很大,也确实壮观,是朋友推荐的来济南必看的景点。”游客石先生表示,即使100多年过去了,教堂保存非常完好。
  记者注意到,进入教堂参观,有工作人员提醒注意事项。整个建筑雄伟挺拔,两座形似利剑的尖塔高耸入云。进入教堂内部,有两排纵柱,中央通廊高大,地面用青条石铺就,圆顶和墙壁上,绘制有精工图案、雕饰和文字,让人顿有庄严、肃穆、伟丽的感觉。教堂的窗子是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强烈的光色效果。
  教会人员介绍,洪家楼天主教堂1905年完工,由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设计,平面为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外墙用石块砌成。教堂内部布满了天主教题材的壁画和雕刻,大厅可容纳800人。其施工者为孙村著名石匠卢立成。
  据悉,1985年4月,政府拨专款对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的壁画、圣像、地面、跪凳、祭台、灯具等设施全面进行了修缮。教堂于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每周教友们的宗教活动也在此正常进行。

新华院: 将列为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
  据史料记载,新华院成立于1943年3月,是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在山东成立的战俘集中营,由日军参谋部直接领导。当时,新华院占地约2.5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用来收容关押山东省各地逮捕的抗日军民。
  据统计,从1943年成立到1945年关闭,新华院共关押过中国军民3万余人,其中被折磨致死者有1.7万余人,送往日本等地充当苦力者有1万余人。
  新华院旧址位于堤口路91号济南六职专校园内,如今仅剩下一排平房与一个院落。
  “这儿啥文物史料都没有,只是几间房子。”六职专的工作人员称,2013年3月,新华院一处平方屋顶发生小面积坍塌,校方借此对新华院进行了翻修加固,“墙壁用钢筋水泥加固了一遍”。
  该工作人员称,由于深居校内,市民对于新华院所知甚少,“我们正向社会征集有关新华院的史料照片,同时向相关部门递交了‘将新华院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申请,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了解那段历史。”

兴福寺: 屋檐下遍布鸟屎 主体建筑尚好
  兴福寺与济南西客站千米之遥。据史料记载:兴福寺始建于宋代,毁于元代,重建于明代。记者看到:兴福寺现存两座大殿,两座偏殿。建筑物虽存留不多,但基本格局尚在。整组建筑坐北朝南,南殿前是东西对列的两座偏殿。正殿前立有一碑。
  兴福寺的木质结构制作精良,庙宇的屋脊都有琉璃构件,正脊中间有三节绿琉璃脊刹,两侧各有黄龙绿卉。
  兴福寺庙宇内有两株千年侧柏,分别位于南殿的前后。兴福寺内有很多石刻石雕,但上面的刻字大多在“文革”时期被人为抹去。
  由于木结构较多,兴福寺主建筑旁都配有灭火器。殿宇的墙皮、红漆都已大面积脱落褪色;寺庙屋檐下满是鸟巢,窗台与屋檐下遍布鸟屎。
  济南市考古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济南文物局与考古所等多部门正打算对兴福寺进行修缮,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华阳宫:集佛、道、儒于一体,受到特殊照顾
  华阳宫古建筑群,是一处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古老庙宇群,因位居华山之阳,故称华阳宫。1979年9月3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日下午记者来到华阳宫,看到华阳宫四周被大树环绕,里面的古建筑更是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墙上还留有不少壁画。“华阳宫内现存古建筑34处、祀神殿宇21座,在众多殿宇内还遗存有550平方米的古代壁画。”华山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称,华阳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研究济南的历史、艺术、宗教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现在政府对华阳宫保护得很好,里面的防盗、防火配套都很完整,还安装了监控,24小时昼夜看护。”工作人员称,华阳宫一直对外开放,每天开放时间是上午8点到下午4点,由于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阳宫受到了特殊照顾。
  华阳宫古建筑群的文物古迹孕育着非常浓厚的民俗宗教文化内涵。各殿内所奉祀的神像,不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非常全。“来济南到华山,华阳宫的神仙全”,成为对华阳宫准确的描述。
  “华阳宫环境非常好,到这里心就会静下来。”市民王女士说,“华阳宫是华山的风水宝地,在泰山行宫院门外有一株三搂多粗的古杨,躯干虽老,却枝叶繁茂。”

原胶济铁路的济南站:百年古建筑至今仍在用
  在天桥区经一路路北,济南火车站南邻,几栋灰色德式老建筑隐在林立的高楼中,这个由原胶济铁路济南站、办公用房、车站邮局和站长室组成的老火车站建筑群,已经记录了这个城市一个世纪的沧桑。
  在车站街南头路东,原胶济铁路的济南站矗立路旁,八根高大粗壮的爱奥尼石柱和墙体上的蘑菇石,无不让这处老建筑散发着岁月的魅力。经过百年的洗礼,这处建筑依然完好,西侧小楼的爬山虎已经到了房顶。
  这处由德国人1904年修建的胶济铁路济南站,如今已经挂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成为胶济铁路陈列馆。馆内展示胶济铁路发展史,还有一段复原的胶济铁路钢枕路基。
  在老火车站东面,是有着孟莎式屋顶和大老虎窗的原济南站办公用房,从一座楼外墙上挂着的简介石牌可以了解到,该建筑始建于1904年9月,属胶济、津浦线济南站区附属建筑物,门外的两座铜狮子被摸得发亮。如今,这处建筑正在被一家广告公司使用。

老电报收发局:随着电报远去,收发局已闲置
  “仿石墙体,红瓦坡屋顶,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在附近生活了60多年的伊大爷,还记得当年电报收发局的模样。
  建于1904年的电报局,是济南最早的电报收发局。原建筑从基础到顶端均以石材为主,圆柱状角楼及曲线柔和的窗楣所体现的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不过,随着电报的远去,车站邮局也就慢慢荒废。经一路拓宽改造时,老电报局恰好在改造线上,相关单位对老电报局大楼进行了“瘦身”平移。2004年7月,老电报局大楼开始编号拆除,2005年10月复建。
  复建后大楼原有的地下室已去掉,建筑面积也一度缩减,曾经彰显其身份的德式半拱形木质窗户已经被换成了具有现代风格的推拉式金属玻璃窗,电报局里面的构造也与最初设计差别较大。
  据了解,这处建筑复建完后一直空置。2014年夏季,曾有施工单位来此装修,据说将用于金融服务,并恢复部分邮局业务。如今,施工的痕迹依然不见,是否会有商家或单位入驻仍未可知。

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发现地,省内最早史前遗址
  目前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修建,博物馆周围郁郁葱葱的植被与土城的黄色形成呼应。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位于章丘市龙山镇政府西一公里处。1994年,济南、章丘两级市政府共同投资在城子崖遗址东北角规划建设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是山东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是山东最早发掘的史前遗址。2012年,章丘市委、市政府投资1800余万元对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并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201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建立城子崖龙山文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古建筑重在 活化利用
  针对济南划定历史城区范围,并确定四条文化廊道,对于现有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何积极作用,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称,文化为社会共用,应鼓励企业个人活化利用,引入社会资本也不失为一种新路子。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的姜波,曾指导意大利罗马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对胶济铁路沿线的文化建筑遗存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调研。在看到纬二路19号院的破败情况时,他颇为心痛。
  “从价值来看,这处111年的老房子,也应该是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中的一员。”姜波说,1904年的房子在济南并不多见,这处老火车站员工宿舍,虽是生活的地方,但也是胶济铁路的见证。尽管已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相对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说,级别还是有差异。
  “工业文化遗产近来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保护更是没有跟上。不少具有相当价值的文物,如今依然寂寂无名。”姜波说,文物级别不同,被重视和保护程度就有差异。
  “应该更重视文物价值,不能将保护级别当成资金和管理的门槛。”对于文物保护通常存在的资金和管理权不明的问题,姜波提议,应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济南市人大代表刘奎提出“以开放的心态寻求社会资本保护城市遗存”的建议。姜波说,建筑要活化利用,一旦不使用,将损毁得更快,文化为社会共用,引入社会资本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
  “国外鼓励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比较到位,正是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除了政府投入以外,大约80%的资金来自个人和企业,这些投入能够冲抵税款。”
  国内的不少文物大都产权不明晰,管理也就难以到位。“政府主导公房产权置换也是建筑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应该设定一定的标准,不能完全依靠开发商进行。”姜波说,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公房产权置换应靠政府行政手段,提出更为合理的方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