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明天就高考体育课也不能少
2015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昌乐二中排座位不是前后桌,而是脸对脸。
              值日班长杨刚主持晚自习课。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立山
  自从被学霸包围
名次上升一大截

  在高二(8)班的一堂主要任务为总结上次测试的数学课上,周老师根据测试结果,圈定了一些典型题、易错题,告诉同学们,各个小组如果有好的解题方法,可以直接写到黑板上,很快黑板上就密密麻麻了,同一道题还会有其他同学上来补充不同的解题方法。刚有同学写上解题方法,就有不会做这道题的同学拿着试卷前来取经,边看边记边琢磨边讨论,看不懂时还会拿起粉笔打上问号。虽然晚报君高考数学也曾豪取145分,但如今早已不认识f(x)跟谁是近亲,只是十分纳闷,数学真这么有趣吗?
  而那些和学霸当邻居的同学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身边就有最好的老师。晚报君看到,当一位女学霸一口气为另一位女生讲了三道题目后,女生直接来了一个熊抱,“亲爱的,你是怎么做到这么机智的?”
  周老师说,刚开始是6人一组,小组内有2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和2个差生,如今变为4人一组,小组成员自由搭配,但多数小组都会有学习成绩相对突出的,很多时候他们就是小组中的老师。
  高一女生刘姿妤说,自从被三名学霸包围了,不会的题目一歪头就能请教了,闲着没事的时候,还能听学霸们讨论各种高大上的题目,自己的考试成绩也从24名提到了17名。
  晚报君在校园里闲逛时,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高一年级每周竟然有3节体育课,而语文课和英语课分别只有4节,最多的数学也仅为5节。高二的体育课同为3节,就连备考紧张的高三也只是少了1节而已。一名昌乐二中的应届高三毕业生告诉晚报君,他们的口号是,即便明天就要去高考,今天的体育课也不能少。
  每周三节体育课是什么概念?晚报君有点凌乱了,还是高二学生胡尔西帮忙理了理。他说,昌乐二中每周一至周五上正课,每天7节正课(上午4节、下午3节),一周才35节正课,也就是说,体育课占到了所有正课的近一成。而如果加上音乐、美术、通用、信息等,“不务正业”的课程占到五分之一。
他们的课间操
不是第八套广播体操

  夜色朦胧,凉风习习,晚报君再次潜入教学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上晚自习,竟然没有老师监督,还真把自习当自习了?
  走了两层楼,晚报君终于看到一位男老师,名叫郑世奇,高二(14)班班主任,教物理。只见他搬了一张小桌独坐在教室外,认真地批改卷子,而屋内讲台上坐着的却是一名学生,这是何故?郑世奇说,自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轻易进教室安排作业,我们有时会过来,跟一些情绪有波动的孩子聊天,开导他们。讲台上坐着的这名学生叫杨刚,是当天的值日班长,值日班长是轮流坐庄,每个人都有机会,早上时发表就职演讲,并宣布当天的主要学习计划和班级事宜,晚上卸职之前根据组员的课堂、课下表现,宣布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自习只是昌乐二中倡导自主管理的一个缩影。高二(8)班的男生董晓宏说,每个班都有学习、生活、体育等八个部,部长通过竞选产生,当选者再像国外组阁一样,自己选择部员,承担起班里的相关管理工作。比如体育部长要给每个小组跳操打分,还要创新本班的跳操动作,他们跳的并不是传统的广播体操,很多都是自己改编的现代舞。
  高一(19)班班主任郑泽军说,有些地方搞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不管,让学生“放了羊”。我们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管好自己的事情,既能提高自身素质,又不浪费青春。
  这种自主管理的模式也让毕业生们升入大学后游刃有余。今年教高二的樊淑英老师说,曾经有一个班一共不到50名学生,上大学之后当班长的有23人,而担任学生干部的达到七成以上。“我女儿就毕业于二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中游,但是大一时就成功当选班长。”
50多人的班
30多人上一本

  “老师,您啥时候才能找到女朋友啊?可别打了光棍啊!”晚报君正在校园里走呢,差点没被学生的这句话雷晕过去。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告诉晚报君,在这里,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光是普通老师,学生见了校长会叫赵爸爸,见了执行校长会叫张爸爸。如果老师整天板着脸,学生们就会害怕,课堂气氛就很难活跃起来,学生的主动性也就很难被激发出来。
  这位老师说,在对老师的考核体系中,教学成绩仅占30%,科研成绩占30%,而学生、家长等的综合评价占得比重更大。
  樊淑英老师告诉晚报君,学校不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十分注重激发老师的能动性。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每个老师都可以申请开设一门选修课,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评委会审查通过后,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达到一定人数的即可以开设,达不到的自动取消。最终会根据学生评价,在考核中为开设校本课程的老师加分,这会直接跟绩效工资挂钩。
  樊淑英开设的校本课程叫“环球军事热点”,一位上过该课程的高二男生说,军事迷太多了,非常火爆,但是一个班不能超过56人,所以好多人都选不上。
  晚报君有点纳闷,这种教学模式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位2014年毕业的学生说,他们班50多个人,考上一本的30多人,考不上二本的只有10多人。
  负责校友资源整理的韩孝伟老师则认为,不能光靠学生的高考成绩,还要看到高中时培养的综合素质对以后成长的意义,以2006级15班为例,44名同学中,有17人读研,7人读博,还有多人创业已经小有成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