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洋铁路”看中国高铁外交
2015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宋潇

  “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长约5000公里,连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铁路建设项目。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共同发表了声明。今年5月18日,李克强总理对拉美四国正式访问,“两洋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再一次被提上日程。修建“两洋铁路”,不仅对中国、巴西北部、秘鲁北部内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三国的经济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时代,表面看似是一条铁路修建,其实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外交能力,一个国家的外交能力取决于它的国际竞争力。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外交强,则业更兴”。此次中国之所以能够帮助巴西与秘鲁修建“两洋铁路”,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高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技术方面,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成熟,速度和安全性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其次,在资金方面,放眼国际市场,目前能够与中国高铁竞争的只有日本公司和德国公司,而后者都属于民营企业。而中国高铁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政府雄厚的财力支持是其强大的后盾,也是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胜数。据悉,除了已经与中国展开合作的国家外,还有很多国家与中国就高铁项目有洽谈意向,中国高铁正在更稳更快地走出国门。
  事实上,从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到2013年李克强总理第一次向泰国“推销”高铁,再到如今“两洋铁路”的签署,中国在海外建设铁路的步伐一步步加快。很明显,政治和政策上的倾斜对中国高铁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种中国式的高铁外交已经悄然形成。中国高铁,已俨然成为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外交名片。
  中国素来的外交名片是“乒乓球”、“大熊猫”等。但是,比之于打破坚冰的“乒乓外交”和拉近情感的“熊猫外交”,“高铁外交”更独显其优势。它不仅能紧扣双方经济发展,注重互惠共赢,更能增进国家间的经济与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可以预见,“高铁外交”必将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向“中国创造”迈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