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济宁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华——
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建华近照。
  技能大赛中,电工现场检测故障。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参赛选手用食材雕刻的造型。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蒋红星 王著华 郭召利

  技能帮助就业、技能让人成才。经过几年的发展,济宁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47.9万人,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创新和素质就业的需要。其中技工院校功不可没,不过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技能教育发展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技能人才总量达47.9万人
  记者:目前济宁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概况是怎样的?
  王建华: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济宁市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47.9万人,高技能人才14.1万人、占比29.4%。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19人;省首席技师45人,省技术能手4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24人。全市共有技工院校16所,其中技师学院3所,高级技校2所,在校生2.12万人,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为骨干、普通技校为基础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近5年来,全市技工院校共培养各类技能人才5.8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2015年4月,济宁市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城市”。
  记者:围绕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济宁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建华:首先是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培养带动作用,济宁市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技师工作站2家;设立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2个、技师工作站2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为培养大批技能人才搭建了平台。
  其次,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基础性作用,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推进技工院校转型发展,在搭建技工院校与中职学校统一招生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济宁市技师学院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兖州高级技校改建为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山推技校成功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
  同时,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制定了紧缺急需技师培训、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三个项目实施办法。2014年培训紧缺急需技师982人,评估认定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8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0家,分别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此外,实施“技工院校十大名牌专业建设计划”,市财政每年投入200余万元改造开发10个名牌专业,促进产学挂钩、学用结合,三年来共培养“双师型”教师150名,复合型技能人才3600名。
制约瓶颈和有利机遇共存
  记者:当前制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有哪些?
  王建华: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济宁市技工教育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传统产业技能人才相对较多,而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匮乏;评价激励机制尚不完善,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尚未贯通,在聘任、工资等方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职业教育发展体制不顺,技工院校招生难、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解决,将直接影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教育的发展,也会给经济转型发展来不利影响。
  记者:那么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又面临哪些有利机遇?
  王建华:今年的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吹响了打造中国制造、建设技能中国的号角。今年4月26日,省长郭树清作出批示:改变社会上传统观念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一些高级技工应当享受科学家、教授的待遇,一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要赶上普通高校的水平,区域发展资金要继续切块落实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训。
  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工作,专门召开了全市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成立了加快技工教育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全力推动技工教育发展。我的感受是,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暨技工教育方面目前呈现“三个前所未有”,即国家和省、市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前所未有。
实施多项举措,破解瓶颈制约
  记者:下一步济宁市将推出哪些新的举措?
  王建华: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动”,着力破解技能人才和技工院校瓶颈制约。
  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加大技能人才开发力度。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特色项目,健全“人才+项目”引才模式,每年引进10名以上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和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每年培养1000名以上紧缺急需技师。发挥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主渠道作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实现产业升级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职业(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每年设立2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以师带徒、以点带面,形成覆盖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同时,以推进“全国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式,推动建设专业化、开放性、有特色的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学校、社会提供免费实训服务。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就业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培训模式,力争让全市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至少接受一次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此外,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培育选拔高技能人才的导向优势,每两年组织一次“济宁运河之星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代评,发现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展示技能、脱颖而出搭建广阔舞台。并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制度,规范鉴定程序,构建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每年评估和认定10家以上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单位,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推动和指导企业依照标准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