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做啥?
淡化“留守儿童”概念给予他们更多平等、鼓励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现实生活中,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农民工群体,为了生存让孩子“留守”往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骨肉分离”之痛也时刻刺痛着这个群体父母们的心,社会总是在进步,也许不久的未来“留守儿童”这一词语将会永远的留在“辞海”里面,但是这个时间有可能是“至少一代人”。
  枣庄学院心理专家公长伟说,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某一个部门单方面就能解决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机构要拧成一股绳,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迫于生计才会离家外出打工,父母也是无奈之举,所以把务工人员吸引回当地就业,提高当地就业率,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此外,心理专家杨路发出倡议,全社会应淡化“留守儿童”这一概念。别再给这些孩子扣上“留守儿童”的帽子了,因为一旦我们把这个帽子给孩子们戴上之后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等于某种程度上给他们一生贴上了“耻辱”的标签,这些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鼓励。让“留守儿童”在逆境质中顽强的、勇敢地、从满信心的生活下去或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许“自强儿童、勇敢少年”这个称谓更加适合这个群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自强青少年”这个群体里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了个别的弱者,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是凭着他们的勇气、信心和顽强的毅力经过努力拼搏最实现了人生的梦想。能够邀请这些优秀青年到农村学校去给正在“成长期”的“自强儿童、勇敢少年”分享一下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以科学的方法建设一支学校心理支持团队。每所学校的老师学会几个科学的系统的团体辅导项目,诸如无敌风火轮、叠纸牌、马兰花开等等。这种项目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其中与当地心理义务工作者群体展开培训合作不失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树立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勇气,让孩子们理解身处逆境就是他们人生成长的最宝贵的财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