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需要孩子具备多种能力
2015年06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晓薇真的与电影《虎妈猫爸》中赵薇扮演的妈妈如出一辙,为择校达到了魔怔的地步。其实,年轻的父母们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原本也没什么不妥,但是,太过了,我们就要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由了。
  晓薇延续了大多数家长的一个共性,那就是把自己未尽的夙愿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也就是希望孩子“成功”。而这个“成功”正是认同了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也就是“成功”等于孩子得到高分数,“成功”等于孩子进了好学校。如果说孩子中考、高考成功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那么上好的重点小学无疑要靠父母的“实力”了,于是晓薇把目标定在了学区房上,而买学区房的代价就是高额借贷,继而节衣缩食还贷……不仅生活变得很沉重,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凭借父母如此折腾进了重点小学,如父母所愿取得了好成绩还好,但假如结果不理想呢?可是往往理想的结果很难达到,因为折腾的程度往往都化作了父母的期望值,换句话说,拼得越狠的父母,想要换得的结果越高,就越难以满足。父母的失望、痛苦可想而知。当敏感的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失望和痛苦时,孩子的负担也就越重,背负着沉重心理负担的孩子还能够有轻松的人生吗?
  有一位母亲,从小学到高考,一直高标准严要求地打造着自己的女儿,最终女儿进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可是当女儿毕业后进了单位工作没几天,就从21层楼上跳了下来。因为一直以来,女儿活得不快乐也不幸福,没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没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任何能力,所以工作后遇到完不成任务、学不会变通、人际关系不好等各类难题。直到这时,母亲才痛苦地反思道:“我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吗?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什么成绩、名校,一点都不重要。吃糠咽菜的生活,只要她喜欢,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说这些,也并不是要父母们放弃要求,真的让孩子们随心所欲,而是希望父母们调整一下眼下这种唯名校、高分是图的思维模式,不要急功近利地迫切想要得到明确的“成功”,也正如眼下社会上流传的成人的“成功学”一样,要的是成名、成家或者金钱地位。试想,如果忽略对孩子灵魂的陶冶、忽视孩子身心健康,这些所谓的成功,是否能真正持久?
  我们想跟晓薇说的是,人生不是百米冲刺,冲到了某个学校、某些人前面就万事大吉了,人生是漫长的旅途,孩子需要具备在这未知的旅程中需要的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在小学期间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礼仪修养,培养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克服挫折、困难的能力等等。这些内容并不一定非要在重点小学才能培养,需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另外,如此地寄希望于重点小学,以为孩子进了这样的学校就进了保险箱,更是一个不合理的思维。因为再好的学校也有不合格的学生,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个人潜质不同,要发现你自己孩子的特点,去帮助他拓展,因为未来的生活需要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应对能力。其实,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小学阶段的任务就是育人,重点需要培养的是孩子们的求学、做事、待人的能力。换句话说,此时我们需要的不是让地里的小苗长得又快又高,而是给小苗施肥、松土、浇水,让其吸吮和吸收,为未来的茁壮成长储备好充足的养分。所以,晓薇夫妇要放下过高的焦虑,把重点放在陪伴孩子,并辅助他完成一些这个年龄能做的事情上,多让他接触同龄孩子,多增加孩子的阅读时间。其实,孩子的其他能力增强了,学习能力自然会跟上,与上不上重点小学没有必然联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