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理财扎堆多是营销噱头
2015年08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7日讯(记者 姜宁) 七夕节快要到了,银行也来凑热闹,各种专属理财产品扎堆推出。虽然这些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6%,但是因为期限太短实际收益很低,并不如中长期理财产品合算。
  “七夕专属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5.8%。”17日,在香港中路一家银行的营业部内,一块醒目的广告牌竖在柜台旁,有人咨询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财经理会不遗余力地向客户推销这款专属理财产品。“期限只有30多天,到期之后,客户很可能要等10多天才能续买一份较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以35天年化收益率为5.8%的理财产品为例,市民花10万元购买,到期后只能获得556元收益,高收益率并没有给市民带来高收益。
  2013年春节过后,招商银行开始首次引入“专属理财产品”的概念,首款推出的压岁钱专属理财产品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这种专属概念不断被各家银行引用。“很多市民都误以为专属理财产品就是专属于某类人群的特定理财产品,例如七夕节专属产品只有情侣才可以购买,其实这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发售的一款较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罢了。”青岛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说。据了解,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以及包括招商、光大在内的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发售类似的七夕专属理财产品,期限都非常短,收益率普遍在5.5%至6%之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