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会会长细数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众多“第一”
希望外国学者了解中国历史学
2015年08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资料片) 中新社发
     本报济南8月25日讯(记者 马云云 许亚薇) 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进入第三天,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大会创下了众多“第一”,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将留下浓重一笔。
  23日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对今后史学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开幕式上致辞,详细讲述了对中国史学研究和对本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期待。“这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几乎是没有见过的。”张海鹏说。
  其次,这次注册参加会议的有2600多位学者,国别达到90个以上,“这是以前21届都没有过的。”张海鹏表示,以前有人数较多的时候,超过3000人,但国别没有这次多。
  第三,此次大会设置了四个主题,分别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书写情感的历史,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数码技术在史学中的运用,其中第一、二、四这三个主题是大会第一次提出来。
  会议设置了主题会议、专题会议、联合会议等多种形式,张海鹏粗略统计了一下,这些会议共有175场之多,这也是历届历史科学大会最多的。在175场当中,由中国学者主持的16场,由中国学者作为评议人或者作为论文提供人的超过70个,所有的论文当中,涉及中国历史问题的超过90篇,这在以往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当中都没有过。
  此外,这次会议同时有两个平行会议,并有五个卫星会议在青岛、淄博、泰安、济宁、聊城等地召开,这也创造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先例。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张海鹏表示,中国历史文化最悠久,是世界四大文化古国之一,且历史文化没有中断。但因受到中文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外国历史学家可以看懂中文,中国历史学家的著作很少被翻译成英文在世界各国发行,这也是目前中国历史学著作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够高的一个原因。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历史学30年》英文版,“就是希望外国学者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学。”8月24日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了首发座谈会,许多外国学者前来,“表明他们在关心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