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享垄断地位,上榜也难称“强”
2015年08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瑞明

  日前,2015年中国五百强企业名单发布。和往年的排名类似,在这份榜单中,排在五百强前列的依然是我们熟悉的一些“常胜将军”。根据这份榜单,前19名全部为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上千亿的144家中,央企占据了66席,地方国企占据了52席,民营企业只有26家。如果将企业的竞争比作一场赛事的话,央企和地方国企无疑是这场比赛的大赢家。但是别忘了,体育竞赛都有个“尿检”的过程,也就是确定参赛方是否公平竞技,那么,是否所有企业都通过了任何公平竞赛都必须进行的“尿检”呢?
  如果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够取得较高的营业额和利润额,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因为在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如果要取得较好的业绩,必须首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在竞争对手的威胁下改进技术、管理水平、服务理念、降低价格。一旦企业不能在这些方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理性的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消费。这种企业间的正当竞争能够充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并且迫使企业自身不断创新以避免被淘汰,其结果是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社会经济持续繁荣。
  但是,如果企业依赖一些行政壁垒或者垄断特权获得较高的营业额和利润额,则不仅不值得鼓励,甚至是需要反对和革除的。这是因为:第一,如果企业拥有垄断特权,那么,竞争的结果本身就不公平。第二,当垄断企业依赖于行政壁垒的优势就可以轻松获得大量利润时,企业自然而然就丧失了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下降。由于进入壁垒的限制,消费者也不具备“用脚投票”的选择权,处于“任人宰割”的被动地位。第三,那些无法拥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面临着更为恶劣的竞争环境,利润比正常的市场环境中要少,从而其无法将更多的利润用于再投资,持续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难以增强。第四,当垄断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时,所有的企业都试图通过争取垄断租金而不是正当的市场竞争来实现高额回报。那些没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可能通过向权力靠拢来获取垄断地位,那些已经拥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避免其他企业与其分享垄断租金,也会尽可能游说政府保持现状,从而形成“寻租”和“护租”的不断循环,将资源浪费在“非生产性”的活动上。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企业的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也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反观中国的企业五百强名单,我们可以发现,位居前列的都是国有企业。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其长期享受着由行政保护和垄断地位而带来的高额租金。二者本来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五百强”的榜单排名和民营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是严重不匹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依靠垄断地位获得“五百强”的企业并不能真正被称为“五百强”,不仅不值得敬佩,反而是需要反对的,因为它们只是被“扶持”和“保护”的对象,甚至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如今的“互联网+”备受创业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对于创业者来说,“互联网+”很大程度上绕过了固有的行政垄断,冲击着现存的利益格局;对于消费者来说,创业者的“曲线救国”,将一部分垄断利润回馈给消费者,就像悬殊的存贷利率比养肥了四大行,而互联网金融的“宝宝”则将一部分资金收益拿出来作为消费者的收益。
  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五百强”的企业有哪些,更要关注如何使得“五百强”企业变成真正的强者。应该说,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都在一点一滴进行着。所幸的是,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到“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的危害,一些领域也在尝试着进行“边缘性的改革”。比如,在金融领域,逐渐实现利率市场定价,允许民营银行的设立。又比如据最新的消息,国家已经开始将原来少数大型国企独享的“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赋予民营企业。尽管改革的步伐依然需要加快,但是这些信号让我们看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的“五百强”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作者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