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超级农民”
2015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时下,农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行业,BAT来了,投资者进来了,农业变得时髦了。
  原初动力、发展诀窍、市场考验……以下几位“超级农民”的成长史告诉我们:在科技与资本的力量之外,农业最不需要的,是投机者。

  本报记者  朱洪蕾
王妍: 没有方向感 投资千万又如何
  王妍决定做农业前,很多朋友说,你是做传媒的,不可能做农业。你们做传媒的都在云彩堆里,不落地,你想去做农业这样一个接地气的事情,不合适。
  2012年10月,正庄农业在济南唐王镇岳家寨村成立。这个公司是以王妍的父亲王正庄的名字命名的。王妍的父亲50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林果的标准化种植。
  王妍说,农业也有微笑曲线,科技和销售在两端,农民的种植在最底部,利润最低。正庄农业现在抓两端,让老百姓成为操作者,让老百姓种地与原来的模式不一样。正庄农业是用一个平台,一端是科技的力量,一端是品牌的力量,一起拉下面的种植向上走。
  正庄农业产的“唐贵妃”梨市场价十元一斤,比普通梨贵不少。有些农民看到了,找到王妍,希望能够捎带着卖他们种的梨,“我问你的梨有安全等级吗?他说没有,我说对不起。”王妍说。
  做农业不能平庸,这是王妍最坚持的一点,必须要有独特性才能生存,“农业企业要发展,科技是根本,你没有独特的、不同于普通农业企业的地方,只能无序地打价格战。”
  “唐贵妃”梨栽上365天就可结果,很多人有疑问,因为俗语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梨栽上后要五年才能结果。
  “实际上是因为标准化种植。中国标准化种植的专家还是太少,真正贴在地头上的专家太少,标准化种植的好处一个是早产,再一个就是多产丰产。”王妍说,丰产就是亩产能够达到2万斤。
  正庄农业另一个主打产品“玖红苹果”,从叶到花,果肉从里到外全是红的,含有大量番茄红素和花青素。这样的高品质果蔬种植离不开高科技的——物联网监控、肥水智能管理、声频驱虫杀卵……
  这几年创业过程中,王妍认为主观上最大的困难是战胜自己,因为行业跨度太大,就像在海上航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在哪靠岸,没有清晰的状态。
  客观上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因为前期所有资金都要自掏腰包,没有任何外界支持,现在虽然支持政策多了,但是对于正庄农业的投入来说还不够,在这种压力之下,还是要走技术投入的路,投入很大,但收益是长效的。最困难的时候,王妍曾想过要借高利贷。
  王妍有很多想做农业的朋友,很多投入都在上百万上千万,问她怎么干,该采用什么模式。王妍问他为什么做农业,他答不上来,因为他没有方向感,而没有方向感的根源是轻视农业,觉得老百姓能干的事情,这算什么,我也能干,没有敬畏感,结果,一些大企业在做农业的过程中陷进去,破产的好几个。
  “现在做农业投资很大,见效慢、周期长,市场风险极高。”王妍建议,立志创业的朋友,如果有可能的话先跟一些成熟的农业企业沟通搞合作,坚决不能单打独斗,不是说你拿100万,他拿200万就够了;别说是100万,好多企业拿着上亿资金投入,还是血本无归。不如把精力、钱财用在前期调研上,先去了解农业,再去热爱农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