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应伴随始终
2015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波

  9月1日,除寄宿制学校外,省城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正式开学。当日,诸多学校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九成学校的开学典礼与“抗战”有关,很多抗战老英雄出现在中小学校园中。(详见《齐鲁晚报》2日B03版报道)
  9月3日,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胜利日。开学第一课,省城九成学校即对学生展开了鼓舞人心、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抗战胜利纪念日”这样的历史节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尤其能够提振国人的士气,激发出无与伦比的爱国激情。学校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机可谓恰到好处。于此特殊的历史时刻,学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宣传那段交织着血与火的有关“抗战”的峥嵘岁月,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最易深入人心。但是,政府、学校和社会仅仅在重大的历史纪念节点对学生实施铺天盖地的历史知识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可有可无的空话,而应该时时刻刻令学生谨记于心,这就需要将功夫下到平时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
  每年5月3日上午10时,济南地区上空警钟长鸣,这无疑是对全体市民进行的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警钟长鸣的本意就是要让全体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纪念先辈,勿忘国耻”。但令人纠结的是,这么一个意义重大的活动,一些市民和中小学生竟然茫然无知。好一点的似乎知道济南有个“五三惨案”,但具体什么时代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却不甚了了。即使略知一二的市民朋友,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心头并不一定有多么重视。
  爱国主义教育伴随教育的始终,对于每一位国民来说,都应是终生教育,绝非应景式的“煽情”。如果一些成人朋友或者未成年人的孩子,只把耳畔回旋的警报声当做一次可有可无的游戏,那我们长期以来的国民素质教育就令人担忧了。 
  要想让“警钟长鸣”名副其实,就应该借鉴与发扬本次“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宣传模式与思路,地方有关政府部门与各大媒体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宣传倡导的功能。纸质传媒、电视、广播、网络,甚至公共场所的广告牌、电子屏都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阵地;也可以设计特别的“济南地方重大历史事件”车贴,无偿发放给私家车主和公交车辆、出租车等张贴,这样织就一张全方位、立体式、多侧面的宣传网络,自然就会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良好效果。只有我们将国耻烙印在每一个市民的心头,“警钟长鸣”才能起到实效,也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缅怀先烈”,才能“珍爱和平”,开启人类最光明的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