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钓水库,小库优于大库
2015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深秋季节气温在下降,鱼的食欲也由旺盛逐渐转向低迷。此时的降温并不是匀速的,往往会出现几个大幅度降温,这表明一年的钓鱼活动基本结束了。其实,第一次大幅降温时,是一个难得的钓鱼机会;之后的降温前后,鱼也会出现反弹,但会逐渐减弱。鱼在秋天正是它们储备体能以备过冬的重要时期,因此食欲特别旺盛。而一次大幅降温又会给鱼类带来一个明显的信号——冬天快来了,抓紧时间来一顿最后的晚餐吧,鱼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深秋降温后去钓鱼的朋友已经很少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是水温低,钓不到鱼。实际上,水温低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并非最主要的原因。
  大水库的鱼儿停口后,小水库依然能钓鱼,这说明当时的低温只是对鱼的食欲产生了影响,并没有使鱼彻底停口,可见深秋时节还是能钓鱼的。原因很简单,深秋时,鱼儿趋于本能会集群活动,高密度的鱼群并非龟缩在一处一动不动,而是鱼在缓慢游荡,只不过水面越大,发现它们的概率就越低,况且它们很少到鱼竿能及的近岸活动。大水库不好钓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小水库呢?
  鱼的体温决定着新陈代谢的速度,温度高,代谢就快,反之则速度放缓。不过,无论快与慢,它们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体能,只要消耗体能,就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进食来补充。北方的隆冬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但是冰钓依然有鱼可获,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大水库在经历了繁茂的夏季和成熟的秋季之后,水中食物非常丰富,莫说草籽、植物的腐体,就连遇冷后死亡的藻类尸体也会大量沉积在水体稳定的区域。加之冬季鱼的新陈代谢降低,没有很强的饥饿感,所以钓大水库愈发困难。其实,此时钓小水库也有同样的问题,不过小水库有一个大水库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小水库水温降得快,太阳一照,升的也快。
  能满足深秋钓鱼条件的都是小水库,很多钓友在深秋钓不到鱼就是因为选错了水域,用错了方法。再说大幅降温,这是一种极端的天气。在降温的刺激下,池塘野坑内的鱼会出现一个觅食小高峰。有人担心降温后鱼会停口,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池塘中的水不会随着气温的下降而瞬间冷却,降温的前一天和降温当天是可以施钓的。选择垂钓水域时,首先是选择面积不大的水域,比如竿坑。随着气温下降、鱼口渐稀,一些竿坑老板会疏于管理,不在投放新鱼,于是坑里坑外生意惨淡,门可罗雀。不过,这坑里毕竟有少许幸存的漏网之鱼,清库底往往有惊喜,要是遇到了几年前的老库底子,那可就是意外收获了。当然,秋季降温后它们集中在一处就另当别论了。另一种是野坑,鱼密度不大,平时就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萧条的深秋就更没人搭理了。遇到鱼咬钩就守住一点,不咬钩就拎一把竿满坑游走,看哪儿像有鱼的样子就在哪抛几竿,多打几个窝子也不用担心为人作嫁。值得一提的是,深秋钓鱼要打一点窝子,这种窝和夏天打窝截然不同,深秋季节的鱼虽然不拒绝食物,但不像夏季那样贪吃,因此窝料要少,窝子的面积要略大,大概1平方米左右。我们可以将两小把钓饵和一饵盆泥土和在一起,均匀地撒进钓点,不用补窝。这期间鱼的活性不大,只要能把它们引来并留在一定范围内逡巡游弋就可以了。长手竿虽然是降温天钓鱼的首选,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用长手竿的目的是尽量钓中间或者接近中间位置的钓点,但如果水面稍大,长手竿也难以企及时,我们就要改用抛竿类钓竿,如竿梢柔软的筏竿对于鱼吃口较轻的水域就有很大优势,尤其是降温后,这种优势愈发明显,其次是矶钓竿,小海竿效果最差。         (钓友 张德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