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远征日本:
两度东征损失惨重
2015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你知道吗,在八百年前,横行欧亚大陆的蒙古军队曾经意图征服日本,没想到两次都功败垂成;而垂暮之年的明朝却在异国他乡,上演了一场保家卫国的好戏。这一败一胜之间有什么玄机,请各位读者往下看吧!
  本报记者 朱文龙

  时间飞转,唐朝之后,中日关系一直很平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3世纪后期。此时蒙古称雄华夏北方,自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古军队在欧亚大陆上肆意逞能,灭国无数。环视中国,只有南宋政权蜷缩在东南一隅,朝不保夕。此时,蒙古军队把目光投向了海之东方,意图征服日本。
  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贡,蒙古即将出兵,当时18岁的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1251~1284)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并压制了其他人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忽必烈闻此讯后,抑制不住五次遣使、五次被拒绝的愤怒与耻辱,他不顾元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向日本发起战争攻势。
  日本军队也在北条时宗的命令下严阵以待。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惊四境而归”。
  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尽管日本人的武器无法与元朝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验的元朝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而战斗过程中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元朝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元朝第一次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
  忽必烈听到征服日本失败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再次派遣重要使者携书前往日本,并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纳贡,否则将诉诸武力。但日本政府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要求并处死了使节。忽必烈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国,他一方面招募军队、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贡,否则元军将至。北条时宗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并积极策划远征高丽。忽必烈别无选择,他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杀使臣为由,结集南宋新投降的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从庆元、定海起航。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高丽国王也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
  然而,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无法取得胜利。
  两个月之后,即8月15日至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海岸,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元朝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