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价虾”舆情传播路线图:一只虾如何伤害一座城
全民“捕虾”也是纠错良机
2015年10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榕博 高扩 崔滨
  一只被要价38元的“海捕大虾”,犹如亚马孙雨林中那只蝴蝶的翅膀,在微博、自媒体的助推下,偶尔的振动很快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在这场由宰客事件演变成舆情危机的“事故”中,骤然上演关于宣泄、批评、监督、发现社会生态戏剧性故事。这里讲述的不仅是一张舆情传播路线图,更是在全民“捕虾”的行动中探讨如何拯救山东“好客”之名。

“捕虾”行动
  国庆黄金周的“风平浪静”持续了4天,很快就被一只虾戳破了。
  10月5日一早,青岛市旅游局的统计显示,全市24个A级景区一天共接待游客52.2万人次,同比增长5.8%。一切看起来和以往的黄金周并无区别。
  上午9点45分,青岛交通广播FM897官微发出一条微博:“网友@5717486224发布微博称:在一家名为‘善得活海鲜烧烤家常菜’的大排档吃饭,结账的时候发现大虾不是38元一份,而是38元一只!大家知道这家店在哪里吗?”
  “宰客”的店在哪里,似乎只有青岛的游客在意,但38元一只的虾,太容易成为一个往外辐射扩散的发射点了。
  舆情在积蓄。
  下午,当拥有4300多万粉丝的新浪头条新闻转发青岛交通广播FM897的微博,这只“38元的虾”突然爆发了。
  传统媒体并没有落在后面,几十家媒体的官方微博跟进发布此事。“蝴蝶效应”已经形成——这些媒体的官微,平均粉丝数均在几百万,个别微博的粉丝达到了2000多万。这种传播效应,当天下午就几乎覆盖了使用微博的主流人群。
  或许,这一天里,超过1亿人已经领教了38元大虾的大名。
  据齐鲁晚报用户智能数据库监控到的162条和青岛相关的新闻中,超过100条涉及“天价大虾”。  紧跟媒体之后,微博用户@作家崔成浩等微博大V完成了第二波传播。青岛本地微博大V@作业本发布“你乖,去青岛玩要注意下面这些事,听话啊……”,引发全国对青岛旅游的讨论。
  起初只有三幅图、寥寥数百字的消息,已铺天盖地。腾讯要闻当天夜间甚至连续在7个时间段内将此条新闻作为要闻,单个新闻评论数接近5万人次。
  监管方依然是沉默的……
  10月6日,“天价虾”事件已不限于网络传播,多家纸媒白纸黑字刊发文章,形成了采访“被宰”当事人、店主意欲打人的报道,进而形成第三轮传播。
  当天,腾讯新闻对这一报道进行了推送。数据显示,网友评论接近10万人次。
  部分网友已从单纯对青岛黑心店家的谴责,转移到对在国内各地亲身经历的宰客事件的陈述。
  “天价虾”事件爆发超过12小时以后,青岛市物价局官方微博发声,表示对善得活海鲜烧烤家常菜进行了查处。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对涉事烧烤店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作出罚款9万元的处罚,并连续发布对此事件的处理意见。但官方回应已经无法阻止全国媒体与网友“全民捕虾”的冲动了。
  媒体很快爆出,涉事店铺已经关门,老板已经跑路。查处通报显然无法让舆论解渴,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信息的递进式传播。
  人民日报官微此时也坐不住了,转发并加以评论。央视的报道更加让事件成为全国瞩目的新闻。

伤害值
  7日是自媒体和段子手时间。
  各种微信公众号也开始集中轰炸,各种段子、事例和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被翻了出来。每个人的朋友圈,已经被“天价虾”刷屏。
  齐鲁晚报监控的数据显示,原发或转发“天价虾”的公众号,已经超过了5000个。
  当BBC网站头条、CNN以及新加坡、香港的中文媒体跟进报道后,“天价虾”已然成为一场“事故”。这时候,距离事件第一次在微博上出现,已经过去50多个小时。
  官方回应大规模出现。青岛市北发布公开发布了《关于“善德海鲜烧烤家常菜”大排档价格违法问题的处理意见》,烧烤店虽然已明码标价,但极不规范,物价部门责令其退还非法所得,并按照涉嫌价格欺诈、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及侵害消费者权益,依法进行立案查处。虽然来自央视的消息称,因青岛“天价虾”事件,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被停职,但这只“天价虾”对“好客山东”品牌的影响已然形成。
  伤害程度可以用数据说话。
  搜索指数显示,10月1日—4日,青岛搜索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到10月5日上午跌至3000点。“天价虾”的出现,让青岛的搜索热度两天之内飙升至12200点以上,媒体关注度更是从10月5日开始“触底反弹”。
  根据本报用户智能数据库舆情分析系统以及淘宝指数、好搜指数显示,关注青岛“天价虾”事件的网友,大多来自江苏、北京、河南、湖北等国内前往青岛的旅游客源地城市。  
  人们发现,这个长期宰客的涉事大排档不仅长期未被监管部门查处,其违法成本也过低。更重要的是,涉事店主竟然一走了之,至今没有他的消息。
  全民围捕“天价虾”,舆情也在根据事态的进展发生从关注事件本身到关注城市管理的“转移”,舆情关注点习惯性地聚集到相关部门的问责问题上。毕竟这种事件可能并非个案,人人都因此而自危。
  一位网友起初曾评价说,在三亚“天价海鲜”事件、导游强制消费事件后,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日趋规范与成熟,可没想到还能再次上演宰客事件,这与黄金周前半段在日本放心“爆买”的国内消费者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需要好好治理整顿,不然以后谁还敢去啊!”

拯救山东好客之名
  时至今日,对渴望公平文明消费环境的消费者和围观者来说,38元一只的大虾带来的伤害,已不能用常规手段来安慰。
  10月8日,北青报再次报道《青岛天价虾餐馆十一每天都有纠纷 警察到场多次》的消息,但是阅读量、转载量与评论数已下降。反而是人民网评“好客山东输给青岛一只虾的警示”的评论十分火爆。
  这不难看出,人们对消费事件本身进展的兴趣在下降,而对于未来整体消费环境的担忧却持续增长。
  围捕“天价虾”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弥合伤害,如何让山东“好客”之名再度闪亮,才是更理性的终极行为。
  齐鲁晚报记者分析齐鲁壹点三天来“天价虾”的阅读指数发现,“市委书记对宰客事件批示”的报道的阅读指数,达到了三天里的峰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网友更希望能看到解决之道。
  同样是在青岛,有一个被及时消除的宰客事件,淹没在“天价虾”的报道中。
  10月2日,一位山西来青游玩游客被“黑导游”拉进“山海饭庄”农家宴,一道蘑菇炖鸡894元,最终这顿饭花费2300元。该网友发帖后被崂山景区工作人员发现,随后景区工作人员通过交警部门找到网友的车辆信息及电话号码,勒令饭店负责人停业整顿、向该游客道歉,并赔偿了游客全部损失。
  相比较不难看出,公众对于“天价虾”事件最大的愤怒,并非完全来自无良商家,更多来自执法部门的不作为。无论何时商家都有逐利的冲动,只要监管到位,无良商家就会“有贼心没贼胆”。
  齐鲁壹点网友温先生则从市场监管谈到了旅游业的待客之道。如今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现代服务业中,对于客人的接待,也有很成形的公共礼仪。现在长假很多人去日本疯抢马桶盖,但少有人谈及日本细致周到、堪称业界典范的待客礼仪。
  “既然说是待客之道,那自然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价虾’的店主已经受到了处理,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个例,每到黄金周全国各地都有,只是今年青岛当了靶子,遭遇的火力猛了一些。这也是好事,市场净化了,旅游业自然会更红火。”
  青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要想让山东“好客”之名持续闪亮,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常抓不懈的勇气,比严厉惩处更重要的是日常的监管和预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